歐洲
2016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科索沃及阿爾巴尼亞

英國(三)大英博物館(1)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英國散文作家-法蘭西斯·培根
 
                大英博物館的創建,源自於漢斯‧斯隆(1660–1753年)爵士。他是醫生,曾任皇家學術院院長,也是有名的博物學家和收藏家。斯隆爵士去世後,所有個人收藏品71000多件,全部捐贈給國家。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在「羅素廣場區蒙塔古大樓」,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
    大英博物館


      

                1857年,博物館在蒙塔古大樓北面建造的新館竣工。新館是四邊形建築,正面仿希臘式柱廊風格,與雅典帕德嫩神殿相似「愛奥尼亞式」圓型石柱,每支高14米,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頂有一對渦卷。兩側有偏廳

   南面大羅素街門柱上的名稱



                 正門8支圓柱上端的「三角楣飾」,上面雕刻一幅巨大浮雕,中央位置是拿着手扙、地球儀和渾天儀的天文學者,旁邊有身穿古希臘長袍、手持武器、工具或樂器的其他人物,還有各種動物。表示大英博物館藏品豐富,蘊涵歷代人類文明進展的歷程。




   
 三角楣飾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大中庭位於大英博物館中心,占地兩英畝,於200012月建成開放,目前是
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廣場的頂部是用3312塊三角形的玻璃片和鋼條銲接的框架組成。廣場中央為重建後的閱覽室,周圍和下方有美術館和教育中心大中庭裡可租用語音導覽器,寄物要付費。

    伊莉莎白二世大中庭


      

目前博物館擁有收藏品約800多萬件,由於空間的限制,所以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十個展覽館,編列由195號展廳,動線複雜。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參觀較多的珍品,那就要事先多做功課。官網上資料非常豐富 可仔細研究平面圖,了解想參觀的物件是在幾號展覽館,行前充分準備,如此才不會進人博物館內無所適從,把時間浪費在摸索上,錯過想觀賞的珍品而懊惱。


   博物館平面圖與百件文物位置圖。


 

 

中東館                              

                    美索不達米亞為希臘語,意思是「河間之地」,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河間的土地,是世界上古文明發源地之一。歷史上,蘇美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人,都先後在此建立國家。不同部族相繼傳承創造,形成多釆多姿的特性。大家所熟知的巴比倫和亞述分別在兩河流域南北建立王國。


巴比倫通天塔
                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
(西元前634562)最偉大的事跡,就是修建名為埃特梅南奇的階梯式聖塔,即聖經故事的巴比塔。根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描述,巴比塔為八層樓的正方形塔廟,塔基每邊約90,塔高約200。外面有螺旋形通道,環繞主塔,直達塔頂聖殿。聖殿裏面有張華麗精緻的大睡椅,旁邊有一張金桌子。通道半途設有座位,可供歇腳。希羅多德的記載,大致把巴比通天塔的巍峨雄偉描繪出來了。希羅多德(約西元前484425)對巴比倫城的描述,啟發後人的無限憧憬,十九世紀的考古家決心一探究竟。 


 右圖為巴比塔的模擬圖,呈現巍峨雄偉的景象。    左圖為楔形文字石碑,紀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功績

 


巴比倫王國

                巴比倫城遺址位於現今巴格達以南大約90公里處。西元前625年,新巴比倫復國。尼布甲尼撒二世(西元前634~ 562)時期,大規模建設巴比倫城。以兩道圍牆和護城河環繞城池,興建八個城門。

                北方大路經過北門伊什塔門進入城內「遊行大道」。「遊行大道」長約800公尺,寬約20餘公尺,路面鋪上磚石。「遊行大道」是巴比倫慶祝新年時抬著眾神雕像遊行的街道。大道兩側築有厚牆,牆面用彩色釉磚鑲嵌呈行走姿勢的大獅子做裝飾,獅子是伊什塔神的象徵。每一邊牆上有60獅子,兩邊牆上共有120隻獅子。1978年,伊拉克政府在遺址上仿建部分建築,修葺高數丈的淡藍色城牆,重現古城昔日的風韻。
 

   巴比倫城彩色釉磚浮雕行走的獅子,鑲在北方大道的牆面

 

美索不達米亞
       烏爾的皇族局戲 
 約西元前26002400年,伊拉克烏爾城出土。遠古世界最流行的遊戲之一,又稱為二十方格遊戲。是現存最古老、規則依然可理解的棋類遊戲。   

 

       灌木叢裡的公羊大約西元前26002400年,在伊拉克出土,1929年收集。聖經創世紀中,上帝測試亞伯拉罕,要他犧牲兒子以撒獻祭。緊要關頭,一隻公羊陷入叢林,代替以撒。

 

        鎮館之寶黑夜美后浮雕長約48,寬約36公分,用赤土燒制而成。浮雕上的美女有翼,全身赤裸,戴著角狀的頭飾、項連和手鐲。一手持正義棒,一手持正義環。雙腳呈爪狀,踩在獅子身上,身邊是象徵陰間的鷹。仍能辨認出的黑、白、紅、黃線條,說明它原來是一塊裝飾非常精美的浮雕。她可能是戰神,或是冥神。據考證很可能是西元前1800年,巴比倫國王漢摩拉比區域製造的。  

 

       洪水紀錄泥板文獻大約西元前700年,在伊拉克出土。泥板以楔形文字紀錄,描述神明示警,大洪水即將來臨。內容與《聖經》諾亞方舟的細節相仿,曾引發各界極大爭議。 



 

亞述    

                 亞述古城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北部,西元前14世紀即為古亞述帝國的都城。新亞述帝國西元前935年建立。西元前612年,都城尼尼微被米提與巴比倫聯軍攻陷。

                 亞述文化博采西亞各國之長(主要是巴比倫),且具有自己的特點。亞述時期宏偉的宮殿裝飾大量浮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亞述巴尼拔(前668~627年)建尼尼微皇家圖書館,蒐藏大量泥版文書,包括宗教神話、藝術作品、天文醫學等,是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資料。

               大約1845~1851年英國人萊亞德(1817~ 1894),發掘亞述尼姆魯德(位於摩蘇爾東南部30公里)的遺址,青銅器、象牙、陶器、石刻、楔字泥版、印章等相繼出土。萊亞德的發掘,目前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亞述雕刻

              亞述的浮雕藝術代表美索不達米亞最高的藝術成就。鑲嵌在皇宮牆壁上的巨幅石板,以描摹戰爭、狩獵等激烈場面為主,充滿動感與張力雕刻大都完成於西元前870—620年之間,是古代亞述文明最為驚嘆的藝術品。
       白方尖碑從尼尼微(摩蘇爾)出土,大約在西元前1050年,亞述納西拔一世時,碑文敘述他們攜帶貨物和牧群回到亞述的城市。

       黑方尖碑從尼姆魯德(卡拉城)出土,西元前858~824,撒縵以色三世時的公共紀念碑,碑文共五層,分別敘述鄰國付出貢品,支援他們的軍事行動。包括駱駝,猴子,大象和犀牛,以表彰國王的權勢。




       
巴拉瓦特宫青銅大門尼姆魯德宫的大門,青銅大門上雕刻征戰的浮雕。   


       巨獅守護者 出自伊拉克尼姆魯德城,大約在西元前883-859新亞述時期,獻給伊什塔爾女神。    


 

納西拔二世(西元前883~859

                     新亞述國王Ashurnasirpal亞述爾納西拔二世(BC883-859)從古城亞述阿叔爾遷都,在尼姆魯德西北建造了宏偉的宮殿(今伊拉克北部)。為了增加威信,在北殿牆上刻上自己的功績。其內部裝修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石刻板,由於薩爾貢二世遷都,此城地位逐漸低落。
       亞述爾納西拔二世雕像 宮殿門口有翼的國王雕像,君權神授,國王具有神性。右手抱山羊,左手持聖樹,像神明一樣, 嚇走惡魔。   


       國王狩獵皇家獅子狩獵是非常古老的傳統運動,美索不達米亞早在西元前3000年就有。 亞述爾納西拔二世特別有興趣,因為他在碑文聲稱已殺死450隻獅子。    



    垂死的獅子




       
守護神和聖樹 約西元前875-860年,出自尼姆魯德的“西北王宮”。亞述守護神(稱為亞述爾)有帶翼的鷹頭,怒目勾鼻,驍勇無比,守護亞述。他腰插兩短劍,一手拿潔物,一手提液桶,直立在聖樹旁。聖樹在亞述文化中十分重要,代表著受魔法保護的土地會豐產。    

  

薩爾貢二世(西元前722706

                      薩爾貢二世在位期間打敗以色列與埃及,亞述帝國開始進入巔峰時期。
       捨杜與拉瑪蘇:亞述宮殿門口的守護神獸,重達30噸。拉瑪蘇(lamassu)為人首、鷹翅、獅爪。捨杜(Shedu)為人首、鷹翅、牛蹄從正面看過去成靜止狀態,但側面雕有5隻腳,看起來宛如正昂首闊步。這兩隻鎮門獸形象,流傳到古波斯和西亞地區,其臉部據說是按照薩爾貢二世的形象雕刻而成。

 

非洲館和美洲館

蘇丹的裂縫鼓來自中部非洲的木鼓,1898年帶到英國這種鼓挖空樹幹,造型像牛、豬或馬,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尺寸。頭部外型平坦,背上一條裂縫。使用不同的音調及節奏,可將訊息傳送至相當遠的距離。

IMG_3539大英博物館_調整大小 _調整大小 .JPG

 

貝南雕飾版西非尼日利亞貝寧王國皇家藝術品中,最著名的是黃銅雕飾板。3525

IMG_3523大英博物館_調整大小 _調整大小 .JPG

 

非洲象牙鹽瓶非洲的國王和商人讓非洲經歷悲慘的血淚史,非洲的象牙製品雕刻的是高鼻子的歐洲人。IMG_3531大英博物館_調整大小 _調整大小 .JPG

 

瑪雅皇室浮雕石灰岩浮雕,拿火炬的尊者(或丈夫)用佈滿尖刺的繩子,刺入跪著的女子的舌頭,執行放血儀式。在馬雅社會中,統治者通過這種儀式與超自然界溝通。

IMG_3550大英博物館_調整大小 _調整大小 .JPG

 

復活節島的摩艾雕像復活節島位於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亞群島,距離智利約3600公里,1722年復活節時荷蘭人發現而命名。島上有600多尊巨型雕像,被當地人稱"摩艾",特徵是寬額、長臉、翹鼻、突唇、大耳。石像小的重2.5噸,大的重50噸。島上有兩座死火山,遍佈火山岩,沒有樹木。這些石像因何建造,至今仍是未解的謎團。

IMG_3496大英博物館_調整大小 _調整大小 .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