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7)羅浮宮       雕塑           

羅浮宮

                 羅浮宮坐落塞納河右岸,從1190 年時僅為碉堡,後改為宮殿、美術館到博物館,經過數百年不斷整修及擴建,始有今日哥德和文藝復興兼有的建築風格。    

羅浮宮改造:拿破崙廣場——玻璃金字塔 1983-1989

1981年法國總統密特朗宣佈「羅浮宮大改造計畫」,延攬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貝聿銘認為,增建新結構體會對羅浮宮造成破壞,應將所有空間需求地下化是惟一的解決之道。

  1989年,金字塔羅浮宮改造竣工。在拿破崙庭院拔地而起的玻璃金字塔,高21公尺,顯得格外耀眼,是羅浮宮新入口,已成為巴黎的新地標。三面環繞著3個5米高的小金字塔,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成為了陽光進入地下入口大廳的通道,設計別致、明快,極富生命力。

 

IMG_2210_調整大小 .JPG

 

  金字塔入口於1989年開放使用時,每年接納遊客450萬人次,之後遊客人數逐年劇增,2015年羅浮宮接待遊客870萬人次。出現進館、購票隊伍過長、展廳難找等問題。2014年羅浮宮管理部門對金字塔入口處進行改造,2016年終於全面竣工、開放使用。

  在金字塔群下方,總樓地板面積達62,129㎡,擁有羅浮宮所需要的機能。並在其間建設一個“交通中心”,以縮短羅浮宮的參觀動線。更重要的是與周遭都市空間結合,成為活動的據點,在環境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IMG_2499_調整大小 .JPG

 

  倒金字塔位於大金字塔與小凱旋門之間的地下一層,也是出入口之一。自從電影達文西密碼上演後,這裡便是遊客們追逐的景點。

IMG_2505_調整大小 .JPG

 

Jacob Gurevitsch - Lovers in Paris

 

  羅浮宮是世界最大最具象徵地位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館內珍藏中古至十九世紀的藝術珍品,近3.5萬件。佔地72.735平方米,建築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分成ㄇ形,若站在金字塔處看羅浮宮

前方-修利館(Sully):以古埃及、希臘美術為主。

左側-黎塞留館(Richelieu):主要展出德、荷、法的繪畫作品。

右邊-德農館(Denon):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繪畫,以蒙娜麗莎為首。

 

IMG_9770_調整大小 .jpg

 

IMG_9764_調整大小 .JPG

 

IMG_9755_調整大小 .JPG

 

IMG_9758_調整大小 .JPG

 

IMG_9759_調整大小 .JPG

 

IMG_9762_調整大小 .JPG

 

  我們由黎塞留通道進入羅浮宮,因下午要趕飛機, 偌大的美術館預定只能參觀1.5小時。前一天因法國大罷工,部分工作尚未恢復,所以延誤半小時,僅有的1.5小時參觀時間又被打了7折。幸運的是黎塞留入口處兩側,有很大的玻璃窗,居高臨下,可以直接看到黎塞留半地下層的“馬利中庭”和“皮熱中庭”。這些都是法國雕塑,有青銅及大理石的作品,其中《馬利駿馬》與《克羅頓的米隆》是  羅浮宮20件珍品之一。此刻內心好生興奮,所以一邊觀賞,一邊拍照。

馬利中庭(Cour Marly)黎塞留B1

  馬利中庭因庭中展示的數尊雕像都是從馬利城堡的大花園中遷移至此處的而得名。羅浮宮翻新計畫時,貝聿銘給它加上了巨大的玻璃蓋頂,成為陳列大形雕塑的理想場所,展示法國雕塑作品。

    馬利中庭

IMG_5168_調整大小 .JPG

 

《馬利駿馬》大理石雕像

                這兩座馴馬師馴馬的雕像,是雕塑家庫斯圖為太陽王   路易十四所雕造的,1745年,安置在馬利城堡,用來裝飾公園的水池。1795年安置於協和廣場。1984年被移至羅浮宮博物館保存,在協和廣場和馬利城堡公園則分別放置複製品。

  作品展現出尚未馴化的烈馬,和一位裸身馴馬師。馬身直立上仰,馬嘴嘶吼,一幅難以馴服的野性。馴馬師繃緊著結實的肌肉,欲控制想掙脫的野馬,呈現出兩股蠻力之間的對抗。

  據考證:此兩位馴馬勇士是希臘神話中,是斯巴達王后列達(Leda)生的孿生兄弟,波魯克斯和卡斯托爾(Pollux和Castor)。哥哥波魯克斯的父親是宙斯,他們的妹妹是引發了特洛伊戰爭的希臘美女海倫。

   馬利駿馬                 羅浮宮20件珍品之一

IMG_5169_調整大小 .JPG

 

IMG_5170_調整大小 .JPG

 

騎著飛馬的信息女神雷諾米Renommee

                 信息女神雷諾米也是國王的聲望女神 ,騎著飛馬珀伽索斯( Pegasus) ,吹著號角,替國王傳遞訊息。

IMG_5158_調整大小 .JPG

 

騎著飛馬的眾神信使墨丘利Mercure

                 眾神信使墨丘利騎著飛馬珀伽索斯,忙著傳遞訊息。原放置馬利城堡,1719移至杜勒麗花園,後又移至馬利中庭,花園中置放複製品。

IMG_5160_調整大小 .JPG

   

海神波賽頓

                 海神波賽頓手持三叉戟的雕像。

IMG_5161_調整大小 .JPG

 

海后安菲特里忒和特里同

                 海神出遊時,海后和子孫都會吹海螺,鳴螺開道。

IMG_5162_調整大小 .JPG

 

皮熱中庭(Cour Puget)黎塞留B1

                皮熱中庭比馬利中庭低半層,取名自17世紀的法國雕塑家皮埃爾.皮熱,那裡放置著他的代表作品有“克羅頓的米隆”(1672-1683),和“珀爾修斯和安德洛墨達”(1675-1684)。

   皮熱中庭

IMG_5150_調整大小 .JPG

 

《克羅頓的米隆》

    米隆是西元前6世紀出生於義大利的克羅頓,是一位著名運動員,他(當時為希臘殖民地)曾多次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和皮同運動會的冠軍。年邁後,想證明自己老當益壯,於是,嘗試用雙手掰開一棵已有裂縫的樹幹,不幸,他的手被樹幹夾住而動彈不得,最後被狼群撕吞。

   克羅頓的米隆                        羅浮宮20件珍品之一

IMG_5144_調整大小 .JPG

      雕塑定購者為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他要求藝術家皮熱利用存放的一塊大理石進行創作,允許主題自由選擇。皮熱最後決定雕刻《克羅頓的米隆》,函意為時間可以打敗一切。委婉地提醒路易十四:輝煌也會轉為消逝。

    作品中,皮熱用獅子替代了狼群(獅子即象徵力量)。獅子咬住了米隆,爪子深深地刺進了大腿,他在掙扎,那扭曲的表情,創造出令人震撼的效果。

 

《帕爾修斯和安德洛墨達》

  安德洛墨達是希臘神話的衣索比亞公主,因她的母親凱西俄珀亞驕傲地說:安德洛墨達比任何海中神女都美。被觸怒的海中神女將安德洛墨達拴在海岸邊岩石上,準備獻給海怪刻托。

  帕爾修斯是宙斯的私生子,半神半人。經過此地,將安德洛墨達救出,之後成為夫妻。帕爾修斯英勇事蹟有,殺死美杜莎,石化海怪等,後來成為國王。

    帕爾修斯和安德洛墨達

珀爾修斯和安德洛墨達_調整大小 .jpg

 

《米洛的維納斯》雕像  修利館1樓 16室 

《米洛的維納斯》雕像是1820年,在地中海的米洛島發現,因作者不詳,故冠以地名。雕像高約2.04米,由兩塊半透明的白雲石(大理石)拼合雕成。相接在裸露的上半身,與裹著圍巾的下半身處,運用的非常巧妙。維納斯神情端莊,肌體豐潤,窈窕曲立,造型極為典雅。

    米洛的維納斯       羅浮宮20件珍品之一     羅浮宮鎮館三寶之一

IMG_2529_調整大小 .JPG

 

IMG_2542_調整大小 .JPG

 

卡婭第德大廳(Salle des Caryatides)修利館 - 底層 

《四根女像柱》

                 這間展廳位於羅浮宮16世紀建造的一隅,是宮中最古老的房間,表現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展廳內原為觀賞台的樂師席,支撐上層樓廳的四根女像柱,為1550年亨利二世時期所雕刻。現在陳列在卡婭第德大廳裡的藝術品都是古羅馬時期複製的古希臘失傳雕像。

    四根女像柱

IMG_2522_調整大小 .JPG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德農館2樓34室 

    勝利女神,希臘人稱之為「耐奇(Nike)」。西元前190年左右,她原是矗立在薩莫色雷斯島供奉諸神的聖地。這尊雕塑正如形似船首的雕塑底部的銘文所言,雕像是為了紀念一場海戰的勝利。但在一次地震中被損毀,於1863年被發現時已成碎塊。

    她的雙翅只有左翅保存下來,而右翅是利用左翅複製(石膏)出來的,所以很少看到拍攝右翅的作品。女神的右手到1950年才被發現(展示在旁邊的玻璃櫥窗中),其原本的姿勢是手向上抬起,宣示著勝利。

    雕像身體比例逼真,迎風被吹起的衣裙褶皺,與極富完美的氣勢動作,都呈現出十足的戲劇感。為了表示對這座神聖雕像的敬意,因此也常把此處達魯樓梯稱為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樓梯。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羅浮宮20件珍品之一     羅浮宮鎮館三之一

IMG_2567_調整大小 .JPG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IMG_2561_調整大小 .JPG

 

     女神的右手

IMG_2563_調整大小 .JPG

 

米開朗基羅的奴隸            德農館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大師人稱「文藝復興三傑」,在藝術的領域裡各領風騷。一般來說「達文西作品以女性柔美極致,而米開朗基羅作品則呈現男性陽剛之氣。」

《被綑綁的奴隸》及《垂死的奴隸》,是米開朗基羅中年時期的作品。這兩尊雕像的訂購者原是教皇朱利阿斯二世。朱利阿斯二世從1503年擔任教皇,到1513年去世為止,這10年當中他邀請了許多當代知名的藝術家為梵蒂崗工作,當然也包括米開朗基羅。

  朱利阿斯二世委託米開朗基羅,為他設計一個傳世不朽的陵墓。此工程持續了十幾年始終沒有完成。「垂死的奴隸」及「被綑綁的奴隸」這兩尊雕像就是陵寢設計的一部份,完成於1513年。後來,輾轉地被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帶到法國,命名為「奴隸」。

米開朗基羅以什麼樣的心境,從「被綑綁的奴隸」這個筋疲力竭的掙扎姿態,到「垂死的奴隸」裡,呈現出面臨死亡前屈服的那一刻神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被綑綁的奴隸 

IMG_2631_調整大小 .JPG

 

           垂死的奴隸

IMG_2632_調整大小 .JPG

 

卡諾瓦Antonio Canova的愛神與賽姬        (德農館1樓) 

安東尼奧.卡諾瓦是新古典主義的雕刻家代表之一。這座雕像取材自希臘神話,愛神邱比特吻醒愛妻賽姬,使她自沉睡中甦醒。

《塞姬接收愛之吻》

                 賽姬意為「心靈」或「蝴蝶」,由於她的美貌勝過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使得維納斯對賽姬起了憤恨之心,並命自己的兒子邱比特使賽姬愛上世界上最醜陋的男人。

可是,邱比特一見到賽姬就愛上了她,經歷了維納斯種種嫉恨的考驗,最後終於得到挽回的方法,就是到冥后那裡要青春靈藥回來。

冥后給了賽姬一個盒子,咐吩她不可以擅自打開。賽姬在好奇心下打開盒子,於是盒中的睡魔就使賽姬沉睡過去。

邱比特苦等賽姬幾天後,決定前往尋找,終於在冥府通道上找到了賽姬,並吻醒了她。兩人終於成為神仙眷侶,賽姬後來也成為諸神之一。

卡諾瓦雕出邱比特與賽姬相互環抱,邱比特的身軀輕輕的依偎在賽姬的身旁,臉龐輕輕貼在賽姬的身體上,表達出男女之間純淨情誼、潔白的沒有沾染俗世間一點塵埃。

   塞姬接收愛之吻 

IMG_2634_調整大小 .JPG

 

IMG_2635_調整大小 .JPG

 

《賽姬與愛神》

                 作品造型非常簡練,重點聚焦在兩人的臉跟手之間的互動。蝴蝶在古希臘語是靈魂之意,而這隻蝴蝶就象徵著賽姬的靈魂,邱比特托著手保護著蝴蝶,猶如守護著這得來不易的情感。賽姬小心翼翼的輕捏蝴蝶翅膀,似乎,象徵愛情如蝴蝶翅膀一樣很脆弱,必須非常珍惜呵護。

              賽姬與愛神

IMG_2644_調整大小 .JPG

 

IMG_2646_調整大小 .JPG

 

雙性人雕塑

     床上這位男士性別模糊,它既有胸部又有生殖器而引人關注。 在古希臘神話中,他叫海爾馬弗狄忒,是赫爾墨斯和阿弗羅狄忒的兒子。這個少年風度翩翩儀表堂堂常引得少女、女士發狂。水仙子薩拉瑪希斯發瘋似的追求海爾馬,英俊的海爾馬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被愛情沖昏頭腦的薩拉瑪希斯自然不會輕易放棄,於是請求宙斯將自己和海爾馬的身體合而為一。宙斯起先不肯,在薩拉瑪希斯軟磨硬泡下只好妥協了,於是大手一揮,實現了薩拉瑪希斯的無理要求。可憐無辜的海爾馬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胸部突起,體內還有薩拉瑪希斯形影不離的靈魂。作者將堅硬的大理石,雕塑成如此柔軟的彈簧床,為其高明之處。

      雙性人

IMG_2527_調整大小 .JPG

 

                羅浮宮的前身是中央美術館,起初雕刻品只收藏古代的,「米洛的維納斯」是第一個藏品。後來因納入米開朗基羅的兩座「奴隸」,才開始加入中世紀以後的作品。拿破崙三世時,將野外易裂化的雕像移入羅浮宮,包括「帕爾修斯和安德洛墨達」等,一直到1893年才成立雕刻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