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武夷山風景區(1)大紅袍景區

武夷山風景區之  大紅袍景區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平均海拔350公尺,主要景區約70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億萬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碧水丹峰的美景,不僅全年有景,且四季不同,山川景色隨著陰晴風雨變幻莫測,瑰麗多姿,是福建省著名的旅遊勝地。1999年武夷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大紅袍景區入口處

05108大紅袍風景區_調整大小 .JPG

 

05107大紅袍風景區_調整大小 .JPG

 

05106大紅袍風景區_調整大小 .JPG

 

天心永樂禪寺

                 前往禪寺路上,曲徑通幽,綠蔭蔽日,祥和寧靜,恍如走入桃花源,隨著階梯一步步登上寺廟,四周古木參天,殿宇霧列,蔚成大觀。置身此間,淡淡清香繚繞,有種與世隔絕的平靜感,所有的擾人俗事似乎一掃而空。

05111大紅袍風景區_調整大小 .JPG

 

05113大紅袍風景區_調整大小 .JPG

 

05117大紅袍風景區_調整大小 .JPG

 

05109大紅袍風景區_調整大小 .JPG

 

剪輯.jpg

 

適逢拍攝倚天屠龍記場景

05124拍倚天屠龍記_調整大小 .JPG

 

05120拍倚天屠龍記_調整大小 .JPG

 

05122拍倚天屠龍記_調整大小 .JPG

 

天心永樂禪寺,座落於武夷山風景區內,始建於唐貞元年間,是武夷山現存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中華佛教八大名寺之一。初建時,因古剎處於武夷山的中心,故稱「山心庵」。 明永樂十七年 ,明成祖封天心寺為「天心永樂禪寺」。明嘉靖七年 ,道士韓洞虛易其名為「天心庵」。清康熙年間,國師章堂岩鐵華上人的弟子果因命名為「天心永樂禪寺」。

新殿

199810月,新建的大雄寶殿建成,為仿宋重檐歇山式建築,殿內供奉藥師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三尊銅佛,妙相莊嚴慈祥,香火鼎盛。

05126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05127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05128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05131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舊殿

文革期間,天心永樂禪寺遭受嚴重的破壞,文物幾乎被洗劫一空,廟宇長期被占為民居。198912月禪寺第三度修葺重光。1990年居民開始搬遷,至1992年全部遷出。同年8月,由廈門南普陀方丈妙湛法師捐贈的緬甸漢白玉千手觀音像開光。

舊殿沿用古時的木樓,歷時數百年,隨處可見滄桑的痕跡。近幾年寺廟為解決安全隱患,大肆修繕,寺廟的僧人到處化緣收集舊料、舊磚,秉承「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為原則。

05143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05144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05146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05149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白玉千手觀音像

05152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05154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05156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05157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大紅袍

  講到天心永樂禪寺就不得不談談武夷山岩茶大紅袍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相傳乾隆下江南時身患重病,喝了武夷山的茶之後便不藥而癒,於是便派人將紅色袍子披在樹上而得名;另有傳聞,明洪武年間,一位趕考的舉人在路上中暑,被禪寺的僧侶以茶入藥治癒。舉人後來高中狀元,為報佛恩,便以狀元的大紅袍覆蓋茶樹,始有了「大紅袍」的茶名。

由於禪寺終年雲霧繚繞,適合種植茶葉,因此,種植茶葉成為天心永樂寺的主要收入。 明成祖時封天心禪茶為「大紅袍」,大紅袍遂為萬茶之尊,名揚天下。 福建武夷山是烏龍茶的發源地,而臺灣名茶,凍頂烏龍就源自此處。

05133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一排又一排的茶園,這就是武夷山有名的武夷岩茶。

05127大紅袍風景區_調整大小 .JPG

 

資料照片僧人製茶。

05134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則是大紅袍的祖庭。

05136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萬語千言不外喫茶去。

05141天心永樂禪寺_調整大小 .JPG

 

下山。

05125大紅袍風景區_調整大小 .JPG

 

05121大紅袍風景區_調整大小 .JPG

 

停車場。

05126大紅袍風景區_調整大小 .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