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十)奇琴伊薩 2

        金字塔北邊的廣場散佈著好幾個平台,其中金星平台最為醒目,據說是祭神時舉行跳舞與演戲的儀式。這類平台建築是托爾特克式的,在瑪雅傳統文化並不存在。

 金星平台。




 





 
白色道路
                往聖井的路上是一條白色道路(sacbeobn賽克博),瑪雅人用石灰石粉刷或填補石頭縫隙的道路,用以連結祭祀中心、宮殿、重要建築或對外聯絡,是猶加敦遺址的特徵。

   
白色道路

 


聖井
                猶加敦半島由於河川稀少,地表的雨水沿著石灰岩縫隙滲透到地下,形成天然溶井(cenote),居民頼以為生。奇琴伊薩地區曾有三口終年有水的溶井
其中兩口溶井至今仍然存在。最著名且具有傳奇色彩的是「獻祭之井」(Cenote of Sacrifice),瑪雅人將其視為聖井。當時人們相信雨神查克(Chaac)住在聖井底部,每逢旱季乞雨時,舉行獻祭儀式,將貴重物品和活祭品投入聖井中。聖井很久以來就成為猶加敦半島的朝聖之地。

    聖井



 蒸汽浴室
                       聖井旁有用石材建造的蒸汽浴室,宗教儀式中,將水淋在燒熱的石頭上產生蒸汽,以此方式淨身。


    
蒸汽浴室。



 
戰士神殿
                 奇琴伊薩的「戰士神殿」明顯是按照托爾特克首都杜拉的主神廟而建,由於瑪雅建築技巧精湛,比杜拉的主神廟原型更加宏偉。戰士神殿是一個階梯狀金字塔頂的石頭建築,內部的支柱被刻成武士的形狀。金字塔階梯頂端通往神廟入口處有查克莫使
者的祭壇雕像。

    
戰士神殿



     戰士神殿頂端入口處。



     查克莫雕像。




千柱群
                戰士神殿南側的石柱群,上面刻滿繁複的圖案,老鷹、美洲豹、戰士、花草植物等。這種巨大石柱建築群是托爾特克文明重要的特徵。

    
千柱群。






   
 上面刻滿繁複的圖案



   
 雅時期的石板路面。 

 


    納骨堂或稱大祭司陵墓







天文台

                天文台(El Caracol卡拉科),又名「蝸牛」,內部設計非常特別,以兩條螺旋狀樓梯交叉向上,通向頂端的觀星台,因為很像蝸牛殼,西班牙人因此以蝸牛(El Caracol)來稱呼它。在建築的邊緣放著很大的石頭杯子,瑪雅人在裡面裝上水並通過反射來觀察星宿,以確定他們相當複雜且極為精確的曆法系統。

    
天文台。

 

 
馬雅城邦的普克與
切尼斯建築
               普克(Puuc)是馬雅語
丘陵的意思。普克建築是西元700–1000年間猶加敦半島西北部普克丘陵區的建築風格
              普克建築外牆裝飾分割為上下兩部分,下方為塊狀砌石堆疊的素面牆。上方以砂土和小石子的混凝土為建築材料,並且用石灰岩塊的馬賽克鑲嵌成華麗圖案,四面轉角處為雨神面具的長鼻子。
                普克建築使用混凝土的特殊技術,使得基體與飾面能持久保存。這種工法至今仍然使用,精緻華麗的普克風被視為馬雅建築藝術的顛峰之作
                 切尼斯(Chenes)風建築物上、下都有裝飾。


修道院

                修道院建築群,西班牙人認為很像修道院而命名。此部外牆為普克風格建築上半部用石灰岩塊排成馬賽克的各種紋飾格子窗圓柱和巨大的眾神面具




    
此建築為普克風。



   
此建築為切尼斯(Chenes)裝飾。



    
右側建築為普克風,而左側建築為切尼斯風裝飾。
 


  
  出口處有扮成瑪雅民族的街頭藝人供遊客拍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