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伊斯坦堡、博斯普魯斯海峽、君斯坦丁地下水庫

 伊斯坦堡      

              拿破崙曾說:「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伊斯坦堡就是它的首都。」

                 伊斯坦堡三面臨海,市區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歐洲部分(色雷斯)和亞洲部分(安納托利亞),歐洲部分由金角灣分為南部的舊城和北部的新城。是世界上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大都市。
                這樣的獨特位置,使它自古以來就擔負著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角色。伊斯坦堡最初的名字稱為拜占庭,是古代希臘於西元前667年殖民的城市。後來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於西元330年遷都於此,並視此城為羅馬第二,才改名為君士坦丁堡。15世紀土耳其人征服此城,建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也以此城為首都。以及土耳其共和國建國初期的首都。1930年政府正式將城市名稱改為「伊斯坦堡」。        

由加拉達塔上的餐廳俯瞰伊斯坦堡市與博斯普魯斯海峽




 歷年定都年表 :
(西元330–395年)羅馬帝國。

(西元395–1204年)拜占庭帝國。
(西元1204–1261年)拉丁帝國。
   (西元1261–1453年)拜占庭帝國。
(西元1453–1922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西元1922~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國初期的首都。

                 在這樣千年古都中,亞細亞文明、拜占庭遺蹟、鄂圖曼文化三者共存。所擁有的博物館、教堂、宮殿、清真寺、傳統市場及美麗的風光,讓人陶醉,流連忘返。
               198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伊斯坦堡歷史區列為世界遺產。2010伊斯坦堡當選歐洲文化之都。2012年榮獲歐洲體育之都。














   伊斯坦堡市景








博斯普魯斯海峽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由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組成。是黑海地中海之間唯一的通道,也是亞洲歐洲的分界線。古往今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博斯普魯斯海峽又名伊斯坦堡海峽。長約30公里,最寬處寬約3700公尺,最窄處寬約700公尺,平均深度62公尺、最深處118公尺。海峽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地中海
       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運輸通道有三 :
       (1)博斯普魯斯大橋,于19731029日正式通車,全長1560公 尺。
       (2)穆罕默德二世大橋1988年通車,全長1216公尺
       (3)土耳其政府在海峽下方開鑿馬爾馬雷鐵路隧道,2013年10月    29完工通車。

                乘船遊覽博斯普魯斯海峽是一大樂事,遊船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風光如進入秀美畫境,岸上山巒起伏,綠樹掩映中一幢幢風格各異的建築,錯落有致,岸邊有無數私人别墅,停靠着各式各樣的遊艇。這裡有拜占庭時期的夏宮,有鄂圖曼帝國的城堡,細心品味這座名城的優雅風華。

   博斯普魯斯海峽






   博斯普魯斯大橋是連結兩大洲的跨海大橋,因此又名歐亞大橋2011年,被美國《赫芬頓郵報》,選為世界上12座堪稱奇蹟建築的橋樑之一,它們既是設計史上的奇蹟,又是創造靈感的標誌。

   博斯普魯斯大橋








       照片左側的城堡為魯梅莉.希撒要塞。是鄂圖曼帝國為攻打君士坦丁堡而建,由興建到完成,僅花費三個月的時間,是攻破君士坦丁堡主要關鍵。


   兩岸別墅林立








   古老建築襯托出海峽的昔日風華












君士坦丁地下水庫
                   地下水宮殿土耳其語Yerebatan Sarayı(意為沉沒的宮殿),位於聖索菲亞大教堂南邊。地下水宮殿因建於教堂拱廊的地下,因此被命名。尚未蓄水前,地下水宮殿的地面上,原有一座教堂。在34世紀早期羅馬時代,被當作是商業、法律、藝術的中心。
               古代文獻記載地下水宮殿查士丁尼大帝於西元527~565年間統治時期所建,作為提供君士坦丁堡居民的用水。1453鄂圖曼帝國征服後到近代,仍持續供水給托卡比皇宮
                  地下水宮殿總面積是9800平方公尺,長140公尺、寬70公尺,高9公尺可容納100.000噸的水。宮殿是由336根圓形石柱支撐,每根石柱高9公尺。橫向有12行石柱,緃向為28列石柱,石柱間隔為4.8公尺。大部分柱身完整,少部分拼接而成。地下水宮殿的牆厚度是4.8公尺的防火磚牆,而地磚是塗有防水砂漿的材質。
                        石柱是由不同地區收集而來,石材有大理石、花崗岩等。雕刻形式也各有不同。有些是科林斯( Corinthian )風格,也有些是是多立克式( Doric )風格。地下水宮殿後方有兩座石柱底座,是用刻有梅杜莎面像的石塊來支撐。底座來源不明,一般學者認為,將人頭像倒著放置,只是為了適合石柱的支撐力,並無其他特殊含意。


  
 地下水宮殿入口


   地下水宮殿












                  
地下水宮殿336根石柱中,只有一根柱身有雕刻。有人說雕刻的圖案是孔雀眼,也有人說是眼睛。不管像什麼,神奇的是此柱會流出水來,好像在流淚,故稱為淚柱。
 
淚柱。



   兩座石柱底座,是刻有梅杜莎面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