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索菲亞博物館、藍色清真寺
         聖索菲亞博物館的前身是聖索菲亞大教堂(希臘語:Ἁγία Σοφία),意為「上帝聖智教堂」,是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宗教建築,有將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拜占庭式建築的典範。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原建築,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承認基督教為國教後,於西元360年所建,西元404年毀於暴亂。狄奧多西大帝於西元415年重建,但西元532年又毀於大火。
              現存的建築是查士丁尼大帝於西元532年在原址興建。由伊西多爾和安提莫斯設計,教堂正廳主圓頂直徑31.24公尺,高55.6公尺。建材來自全國各地,包括以弗所神廟的希臘圓柱,博斯普魯斯地區的黑石等,動用上萬人力,費時六年竣工。
                數百年來雖屢遭地震、祝融與暴亂的毀壞,卻都能持續修復,依舊扮演著東羅馬總主教的角色,可以說最能展現希臘東正教的榮耀及東羅馬帝國勢力的教堂。聖索菲亞不但是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會的牧首座堂,還是歷代拜占庭國王加冕的聖堂。到16世紀西班牙塞維亞大教堂落成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教堂。

 

  聖索菲亞博物館
 



           君士坦丁大帝於西元330年遷都拜占庭,開啟拜占庭藝術的先河。聖索菲亞大教堂受到羅馬萬神殿的影響,同樣採用圓頂建築。但是將主穹頂升高,四周增加數個小圓頂支撐主圓頂,呈現出小圓頂圍拱大圓頂的壯麗外觀。
                內部裝飾華麗的壁畫,和用小石片或小玻璃片的鑲嵌圖,這就是所謂拜占庭建築的特色。東羅馬帝國東歐回教文化的濫觴,其宗教建築也以聖索菲亞教堂為圭臬,都具有圓頂的特色。





   穹頂上有40個拱形小窗,可提供室內採光。












         





   修復工作持續進行,內部仍可見到鷹架。

           


                西元1453年信奉伊斯蘭教鄂圖曼帝國統治土耳其後,移除祭壇,聖幛,用灰泥覆蓋聖像和鑲嵌畫。然後逐漸加上回教的米哈拉圖繪可蘭經文、蘇丹樓座及喚拜樓尖塔等將近五百年成為伊斯坦堡最重要的清真寺



 
  蘇丹樓座                                 
 
巴西利卡式教堂的柱廊      

 
 
  參與會議者使用的大理石門
 
  

  
         1923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支持將教堂改為博物館。在美國拜占庭研究會的復古計畫支持下,展開修復工作,刮除灰泥,恢復金光閃爍的鑲嵌畫。如今伊斯蘭教阿拉的莊嚴肅穆和基督教聖母的慈愛光輝,同時並存在聖索菲亞博物館中。
            
 
 左邊穹頂上畫著瑪麗亞抱著聖嬰,右邊掛的是伊斯蘭教圓形雕刻。




      大教堂的宗教信仰年表:

西元537–
1204年 東正教教堂。
西元1204–1261年 羅馬天主教教堂。
西元1261–1453年 東正教教堂。
西元1453–1931年 帝國清真寺。

西元1935年至今 共和國博物館。

              帝國大門馬賽克,向基督神像躬身的,可能是士坦丁七世。左方握有權杖的是大天使加百利,右方是聖母瑪利亞基督坐在飾有珠寶的寶座上祝頌,表達將永恆的力量賜予拜占庭皇帝。


      

                三聖像馬賽克,
聖母瑪利亞施洗者聖約翰的面部輪廓只露出四分之三,他們祈求基督能在最後的審判憐憫人類。可能因為鄰近窗戶,受到雨水沖刷,毀損較嚴重


      

               
 科穆寧馬賽克,聖母瑪利亞身穿深藍色長袍,把幼童時的耶穌抱在膝上,耶穌以右手祝頌,左手執卷軸。約翰二世站在聖母右側,呈上錢包,表示皇室對教堂的奉獻。女皇伊林娜站在聖母左側,身穿禮服呈上卷宗。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主建築為磚塊


   洗禮噴泉


 
  西面庭園有第二教堂時期所殘存的大理石


 
  羔羊浮雕



藍色清真寺

      蘇丹阿赫邁特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是土耳其國家清真寺。建於蘇丹赫邁特一世,在位時的16091616年間,1617年舉行開幕典禮。清真寺賽德夫哈爾·穆罕默德阿加設計,整座清真寺是參照聖索菲亞教堂拜占庭式特色,也融入伊斯蘭建築風格,再加入師父錫南的意念。被認為是鄂圖曼古典建築最後一個典範。

     錫南伊斯蘭世界最優秀建築師,一生曾建有300多座清真寺,雖一心想在聖索菲亞教堂旁建造更偉大的清真寺,無奈天不從人願。
                 藍色清真寺的落成,可以說是錫南的遺憾。也可以解說為,
弟子賽德夫哈爾·穆罕默德阿加,完成師父的願望。

   藍色清真寺

 

                 清真寺內部的牆壁上,砌上出產自
伊茲尼克(Izhik)藍、白二色彩釉瓷磚,因此有「藍色清真寺」的美名。目前世人對「藍色清真寺」稱呼,更勝於本名。

   清真寺宣禮塔數量的多寡,代表著地位與尊貴。一般清真寺的宣禮塔只有1~2支,比較大的才配四根藍色清真寺透露宣禮塔數目為6支時,伊斯蘭界一片譁然。因當時只有聖地麥加克爾白清真寺(或稱卡巴天房)才有6支宣禮塔,因此被批評為傲慢。蘇丹為了尊重真主及平息眾怒,出資替麥加建造第7支宣禮塔。

   從此角度可以看到6支宣禮塔

 



                 藍色清真寺伊斯坦堡最大的圓頂建築群。大圓頂直徑27.5公尺,另外有4個中型圓頂,及30個小圓頂圍繞周圍。排列出優雅及莊嚴。     
      































    
遠眺聖索菲亞博物館(左)及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面對君士坦丁堡賽馬場。
賽馬雙輪戰車賽車,是羅馬時期受歡迎的休閒活動,現在已將賽馬場變更為蘇丹阿赫邁特廣場。原先的建築只保存了少數的片段,如
:狄奧多西大帝方尖碑、君士坦丁紀念碑、銅蛇柱及拜占庭式德國噴泉。

     狄奧多西大帝方尖碑,是來自埃及卡納克神殿
       君士坦丁紀念碑10世紀,皇君士坦丁七世興建的方尖碑。原先有銅覆蓋於外層,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被拉丁軍隊將其熔化取用。只剩下石質核心保留下來,被稱為牆柱
              銅蛇柱,來自希臘,是戰勝波斯帝國的紀念銅製雕塑,目前只剩下一小半,上面蛇頭部分己不知去向。

   
狄奧多西大帝方尖碑                  君士坦丁紀念碑



   銅蛇柱                                      新拜占庭式德國噴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