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2016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科索沃及阿爾巴尼亞

柬埔寨 吳哥古蹟(二)小吳哥

                 為了與大吳哥城有所區隔,吳哥窟又稱『小吳哥』。小吳哥約建於西元1113~1150年間,由蘇耶跋摩二世(Aruyavarman II)所興建,建築群佔地廣闊,長24公里,寬8公里,中心塔高度達65公尺,相當於20層樓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建築。小吳哥主體建築有五座塔,遠遠望去很像五隻玉米豎立在那裡。建築宏偉壯麗,牆面雕刻生動自然,為高棉古典藝術代表作。一九九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首先自吳哥地區眾神廟裡選中小吳哥,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小吳哥內寺廟供奉印度教的神明毗濕奴(Vishnu),建築方位與其他的寺廟不同,是唯一面向西方的吳哥窟遺址,其功能因而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但一般以陵寢之說最被廣泛接受。小吳哥的主殿四周,共有八處巨幅石雕,每幅都長達 120 公尺,浮雕多取材自印度史詩摩珂婆羅多與羅摩衍那的神話故事,都和戰爭與國王的功績有關。四周有護城河,水源引自暹粒河,是吳哥精密的水利工程,不只有防禦功能,也有乾季儲存、雨季疏洪之功效。


        印度神話「乳海翻騰」
巨幅石雕,保留得相當完整。


















    小吳哥主體的五座塔。







   寺內的臥佛。







    


          由主建築向下望,感覺階梯好陡。



小吳哥觀日出

                今日起個大早,摸黑到小吳哥看日出,這裡的地非常不平,尤其走到石板路上格外明顯,所以一定要帶手電筒。在前往小吳哥的路上已見人潮,進入城內更見擁擠。因為多數遊客是初次來此,入口兩側的牆邊都聚滿了人。其實,應該再往繼續前走,在主體建築前,有一個長約50公尺的水塘,在這裡可以拍攝小吳哥日出的倒影。

     
摸黑已見前往小吳哥的人潮。


   看日出的人潮










    棕糖樹是柬埔寨的國寶植物,可以長到四層樓那麼高,遠看很像一根棒棒糖。



   面對主建物前的水池,可以拍到寺廟的倒影正影日出。







 塔普倫寺
                塔普倫寺位於吳哥城東約一公里處,興建於十二世紀中至十三世初,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其母興建,故又稱「母廟」。神殿內則是供奉「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傳說是依據闍耶跋摩七世的母親形象而塑造雕刻,當初被發現時即被當地人稱之為卡波克的大樹所盤據。
              卡波克(意思是蛇樹)是破壞達普倫廟的主因之一,其粗壯發亮的根莖,繞過樑柱、探入石縫、盤繞屋簷、裹住窗門,深穩緊密地縛住神廟,以讓枝幹有力向天攀升,同時也破壞廟宇的結構。如此奇特的景象也成為電影古墓奇兵拍攝場景。

   塔普倫寺。



    粗壯的卡波克樹根部探入石縫盤繞屋簷。


















 

女皇宮
                女皇宮建於967年的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王朝,而於1002年的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是供奉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神。
                 進入女皇宮前的走道兩側,有一根根石柱排列,這些叫作Linga,是象徵男人的生殖器,在印度教中常會見到。女皇宮門框上的山形牆顯得特別大,雕刻著神話故事。內部每個廟宇都有衛兵駐守門口,這也是屬於女皇宮才有的特色。這些守衛有些像鳥人、猴子、獅子人與類似阿修羅的人像。
                女皇宮面積不大,寺廟的建材是粉紅色砂岩,壁畫在如此堅硬石材,雕刻琢磨出層次分明的線條,是吳哥所有寺廟中最精緻細美的,也是柬埔寨藝術的顛峰之作,故又有「吳哥藝術之鑽石」美譽, 所以參觀此宮請要放慢腳步,仔細觀看這些浮雕。
               
   女皇宮。



   走道兩側一根根石柱,這些叫作Linga是象徵男性生殖器



   門框上的山形牆顯得特別大,雕刻著神話故事。











    廟宇都有衛兵駐守門口,這些守衛有些像鳥人、猴子、獅子人與類似阿修羅的人像。











巴肯山
                巴肯山其實只是一座小山丘,高約 67 公尺。山丘上古蹟巴肯寺的高度,卻凌駕於所有吳哥古蹟的建築物。巴肯寺的結構共有五級台基。毎一層都是方正形石牆砌造,最底層的面積 76 平方公尺,最上一層的面積是 47 平方公尺,由下向上逐漸縮小。
                寺廟頂部的五座寶塔,一座在正中,四角各一座,象徵印度教的須彌山。這邊是吳哥地區最佳看夕陽的地方。每當夕陽西沉,在巴肯寺頂端的平台上總是湧進許多的觀光客。古老的石砌建築,被落日餘輝渲染成淡粉色,透著震懾心魄的滄桑悲壯、有種淡泊從容的寧靜之美。
                登巴肯寺前,寺下排有長長的人龍,因為階梯的坡度很陡。所以上下的遊客都是用爬的,最好自備工作用的棉製手套。另外,避免遊客太多雍塞不通,最好五點左右就上山。

   登巴肯山。



   有長長的人龍等待爬巴肯寺。







   爬巴肯寺最好自備工作用的棉製手套。







   古老的石砌建築,被落日餘輝渲染成淡粉色,顯得滄桑悲壯。



   巴肯寺頂端的平台上,總是湧進許多的觀光客觀賞日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