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一) 高昌古城、火焰山、坎兒井

北疆             

新疆的地理特徵是「三山夾兩盆」,最北部為阿爾泰山,中部為天山,最南部為崑崙山。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為新疆北部,又稱北疆。依現行行政區劃包括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克拉瑪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

北疆內有沙漠、綠洲、水體三種主要景觀,為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年均氣溫-4~9℃,全年降水量150~200毫米以上,全年無霜期140~185天。四季分明。   

北疆地圖

剪輯.jpg

吐魯番

 「吐魯番」是維吾爾語,意為「最富庶豐饒的地方」。位於新疆天山東南面的山間盆地,東西長約300公里,南北寬約240公里,面積約有70.000平方公里。 「窪地」意指低於海平面以下的地方,而吐魯番窪地是全中國最低的盆地。最低處比海平面低154 米,四周環山,均在海拔4000 到5000 米左右。盆地的氣候極其乾燥炎熱,素有「火洲」之稱。

                吐魯番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繼站,也是宗教文化的匯萃處。著名的景點有高昌古城、火焰山、坎兒井、蘇公塔、交河故城、葡萄溝等。

由甘肅省敦煌搭火車到新疆吐魯番

00159火車_調整大小 .JPG

 

  吐魯番火車站

00161吐魯藩火車站_調整大小 .JPG

 

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位於新疆吐魯番市東南40公里處,總面積為200萬平方米。西元前104年,李廣奉漢武帝之命為求大宛汗血馬,越過蔥嶺西擊大宛。進入吐魯番盆地後,安排體弱有病困乏難行的將士築壘屯守,人庶漸漸昌盛,因此起名"高昌"。當地人也叫它"哈拉和卓",所以又叫"哈拉和卓"古城。

搭乘驢車前往高昌古城遺址。

00164高昌古城_調整大小 .JPG

 

00192高昌古城_調整大小 .JPG

 

  吐魯番盆地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這種自然環境為保存古代遺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 年,高昌古城歸於「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 」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高昌古城規模宏大,分為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份,與唐代長安城的建築佈局大致相同。外城約為正方形,城垣高大,有九個城門。內城居外城正中。宮城為長方形,在城的北部。

  外城內西南角有一大型寺院,由山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據說玄奘西遊取經,路經高昌,即居住在此寺內。

00173高昌古城_調整大小 .JPG

 

00175高昌古城_調整大小 .JPG

 

00177高昌古城_調整大小 .JPG

 

00180高昌古城_調整大小 .JPG

 

00185高昌古城_調整大小 .JPG

 

00190高昌古城_調整大小 .JPG

 

  面對這些悠悠兩千年歲月的殘垣斷壁,靜靜地矗立在荒涼的大漠之中。 雖失去往昔的繁華, 仍能體味千年之前,絲路的繁榮和古城的無限風情。

00189高昌古城_調整大小 .JPG

 

火焰山

  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中北側,是一座紅色砂岩構成的山麓,東西長約100公里,南北寬約9公里,平均高度500米左右。這就是《西遊記》中描寫的「火焰山」。夏季烈日高照,好似火焰噴吐,故名火焰山。地表溫度多在70℃以上,最高達到82.3℃。

  火焰山重山禿嶺,寸草不生。內部地形複雜,山峰又很相似,很容易迷路。在酷熱的天氣下體力消耗很快,非常危險。
                 唐代詩人岑參在《火山雲歌送別》詩中前四句寫著:「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來形容火焰山。

售票處     

00211火焰山_調整大小 .JPG

 

售票處 內部有地形介紹     

00195火焰山_調整大小 .JPG

 

00197火焰山_調整大小 .JPG

 

00199火焰山_調整大小 .JPG

 

00209火焰山_調整大小 .JPG

 

團友合照 

00204火焰山_調整大小 .JPG

 

00205火焰山_調整大小 .JPG

 

    氣溫近 攝氏6 0度

00208火焰山_調整大小 .JPG

 

 

00210火焰山_調整大小 .JPG

 

坎兒井

                 吐魯番盆地年降雨量只有16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以上,數千年來一直面臨缺水之苦,是典型的超乾旱地區。

  坎兒井即「井穴」之意,是人工開鑿的地下河流,為荒漠地區引用地下水的一種獨特水利工程 ,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四部分組成 。吐魯番的坎兒井有1.100多條,總長度曾達到5000多公里。

  坎兒井適用於山麓、沖積扇緣地帶。因天山山脈上的溶雪,滲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水,一年四季長流不斷。當地居民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因在地下不會有日照、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此流量穩定,是滋養綠洲的生命之源。

照片左下方文字依序為澇壩、明渠、龍口、豎井、暗渠。

00241坎兒井_調整大小 .JPG

 

坎兒井示意照片

00237坎兒井_調整大小 .JPG

 

坎兒井

00239坎兒井_調整大小 .JPG

 

00238坎兒井_調整大小 .JPG

 

坎兒井每隔一段距離即開鑿豎井。

00240坎兒井_調整大小 .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