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二)蒼山、中和寺、 崇聖寺與三塔、洱海

蒼山索道

「蒼山」又稱「點蒼山」, 因山色蒼翠, 山頂點白而得名, 北起上關,南達下關,東由洱海之濱,西至黑江畔。南北長42公里,寬2公里。

  有大理四大名景之一的「蒼山雪」是指蒼山十九峰,每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馬龍峰達4122米,由於海拔較高,在峰頂異常嚴寒。終年白雪皚皚,蔚為壯觀。 

                蒼山上有三條索道,我們搭乘的中和寺索道是蒼山最早的索道,也是大理古城最方便的一條索道,露天式的。索道全長1668米,爬高478米,只需20分鐘即可直接到達蒼山的盡頭大理名刹中和寺,每小時可運送旅客500人。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題寫的“蒼山索道”

0382大理蒼山_調整大小 .JPG

      

0383大理蒼山_調整大小 .JPG

 

0384大理蒼山_調整大小 .JPG

 

中和寺

  中和寺位於蒼山中和峰的半山腰之上,是大理非常有名的道教寺觀。中和峰是「蒼山十九峰」的中心山峰,在這裡是俯瞰大理古城和洱海風光的最佳地點。       

中和寺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時,寺內會舉辦盛大的「桃花會」,白族群眾會從附近來此趕廟會。

0385大理蒼山_調整大小 .JPG

 

0387大理蒼山_調整大小 .JPG

 

0389大理蒼山_調整大小 .JPG

 

0390大理蒼山_調整大小 .JPG

 

0391大理蒼山_調整大小 .JPG

 

俯瞰大理古城和洱海風光的最佳地點。 

0393大理蒼山_調整大小 .JPG

 

0394大理蒼山_調整大小 .JPG

 

崇聖寺與三塔

   “南中梵刹之勝在蒼山洱水,蒼山洱水之勝在崇聖一寺”

  崇聖寺與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1.5公里處,依點蒼山麓,面洱海之濱。始建於南詔時期(西元824~859年)時期,是南詔、大理國皇家寺院。全盛時期拓展擁有890間屋子、11400尊佛像、三閣、七樓、九殿及百廈,規模浩大而有「佛都」、「妙香佛國」之稱。

  大理國22代國王中,先後就有9位到崇聖寺出家為僧。武俠名小說家金庸的「天龍八部」中,天龍寺指的就是崇聖寺,而段譽本尊指的便是第17代國王段正嚴。據說,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

  崇聖寺曾有5大重器: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銅像、元代高僧圓護大師書寫的「證道歌碑」及「佛都匾」與明代的「三聖金像」。經明、清戰爭、清軍圍剿杜文秀及文化大革命等浩劫, 崇聖寺被毀,5大重器僅剩三塔。

   2005年大理旅遊集團重建崇聖寺,共耗資1.82億元,占地600畝,東西長1136米,南北寬352米,建築面積20080平 方米。我是2004年8 月來此旅遊,所以部分建築還沒重建。

0401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三塔 為崇聖寺5大重器之一

                進入大門,三塔矗立於眼前,三塔中的「大塔」即「千尋塔」位於寺東,而二座小塔分列南、北兩側,呈三角形排列。

0402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0405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千尋塔,全名「法界通靈明道乘塔」,高58米,為16層方形密檐式磚塔,塔內空心,可以攀登塔頂。塔身下部為石砌台基,高1.1米,上層台基為磚砌須彌座,高1.9米,屬於典型的唐代建築風格。

0417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0407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主塔台基石砌照壁上,嵌有「永鎮山川」四字,為明代萬曆年間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所書寫。據說,當年大理頻繁發生重大水災,致使百姓生活苦楚,於是當地政府斥資修建了千尋塔,並在塔前篆刻「永鎮山川」四個大字,流傳有「寶塔鎮河妖」的說法。

0418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1979年維修千尋塔時,曾在塔內發現了寫經、經卷、銅鏡和金、銀、木、水晶等佛像,各種藥材共600餘件。

  南北兩座小塔與千尋塔等距約70米遠,高約42米,為十級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塔的下二層為空心,上八層為實心。l961年崇聖寺三塔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0406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聚影池』能讓三塔的倒影映入,形成一幅最美麗的景致,是攝影留念的絕佳地點。

0410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崇聖寺的大雄寶殿不僅高大寬敞、金碧輝煌,更是全中國佛教寺院中最大的殿,釋迦牟尼像高12.6公尺,莊嚴威武。

0411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0413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0414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0416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雨銅觀音殿』為崇聖寺5大重器之一

  據說,南詔時期的高僧發願要鑄一尊銅觀音像,但是銅量不足,只夠鑄到佛像的肩膀,此時,突然天降銅雨,民眾就熔銅鑄佛,故有雨銅觀音的名稱。原有的南詔時期的觀音像不幸毀於十年文革,現在的觀音像高8.6公尺,是1999年鑄造的。

0412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南詔建極大鐘』崇聖寺5大重器之一

『南詔建極大鐘』徐霞客曾在《滇遊日記》中如此描述:“鐘極大,徑可丈餘,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裡。”因而“鐘震佛都”,曾成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巨鐘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  如今的『南詔建極大鐘』是1997重新鑄造的,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目前為雲南第一大鐘,中國第四大鐘。

0415崇聖寺三塔_調整大小 .JPG

 

洱海

  洱海位於大理古城以東、新城以北,為雲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北起大理市上關鎮,南至下關鎮。流域面積25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0.5米左右,最大水深20.9米,南北長約42.6公里,東西最大寬度約9公里。

 

大理四大名景之一「洱海月」

  洱海是雲南高原的一顆明珠,巡海漫遊,碧波蕩漾,只見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如詩 如畫。若在明月初升之際漫步洱海西岸, 就可以看到海面浮動著金燦燦的圓月,猶如一串巨大閃亮的金鏈子,從洱海中央漸漸伸展到東岸的金梭島上,這便是有名的“玉洱系金鏈”。即為四大名景之一的「洱海月」。

0230洱海_調整大小 .JPG

0231洱海_調整大小 .JPG

0234洱海_調整大小 .JPG

0238洱海_調整大小 .JPG

0245洱海.JPG_調整大小 .JPG

高山湖泊中的白族漁村--金梭島

  這漁村位於海拔2000米的高山湖泊中,面積大的像海,所以居民大多以捕魚為生。這座白族的漁村名叫金梭島,我們搭乘遊船到此。島上唯一的廟宇三星廟,是居民信仰中心。

三星廟廟門口

0239洱海三星廟.JPG_調整大小 .JPG

0239洱海_調整大小 .JPG

0240洱海_調整大小 .JPG

 

廟後門也很精美

0242洱海三星廟的後門_調整大小 .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