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2016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科索沃及阿爾巴尼亞

印度(十)捷布

         捷布Jaipur又譯齋埔爾,是拉賈斯坦省的省會,位於德里西南方266公里的塔爾沙漠邊緣。Jaipur的“ jai ”意為「勝利」,“ Pur ”意即「城市」,所以也叫「勝利之都」。從12世紀以來,喀加瓦部族Kachwaha在捷布建立安柏王國Amber,是拉賈斯坦地區勢力最強的王國之一。
                1727年,安柏王國拉賈.薩瓦.傑.辛格二世(Raja Sawai Jai Singh II)(薩瓦是皇帝授予的頭銜,意為「才智」,世代承襲。)為了維持和蒙兀兒帝國的良好關係,在11公里外的山下平原區,另外修建新城(現在的舊城區)。聘請建築師 Vidyadhar Bhattacharya將蒙兀兒的波斯風格,融合印度的建築,轉變成印度人喜愛的樣式。奠定之後三百年間,拉賈斯坦省的印度-蒙兀兒建築風格。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十一) 疆塔爾曼塔爾、貝拉廟

疆塔爾曼塔爾
                安柏王國拉賈.薩瓦.傑.辛格二世(Raja Sawai Jai Singh II),1688年出生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齋埔爾。傑.辛格二世自幼資質優異,無論是語文、數學或天文方面,都極具天賦,尤其對天文最感興趣。
                傑.辛格二世11歲就繼承王位,統治安柏。他覺得印度的曆書和天文圖表都不夠精確,而且在天文學領域落後甚多。為了突破現狀,於是從英國、葡萄牙等國家,購進大量天文書籍,邀請各方學者精心研究。甚至差遣使者到歐洲考察,實地收集天文學方面的資料,並把有關書籍及儀器帶回印度,寄望設計建造新穎精確的天文儀器。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十二)印度的歷史概要

         印度的歷史概要 遠古時代(公元前4500-2500)    印度河流域從漁獵、採集,已進步到農業。 聚落時代(公元前2500-1500)    1921年哈拉巴城鎮遺蹟出土,有街道、甎砌的水溝等進步設施。 吠陀時代(公元前1500-500)吠陀經為印度宗教的經典。 列國時期(公元前500-300)各種宗教濫觴時期。
               公元前6世紀,出現哲學思想和宗教流派,婆羅門教的隱士(阿修拉姆)在森林草庵中修行,或到各處去傳道。佛陀(公元前563-     483),尊者筏駄摩那(Vardhamana公元前599-527) 。佛教、耆     那教皆在此時興起。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185)阿育王篤信佛教。 貴霜王朝(公元30-375)犍陀羅雕刻佛像藝術興盛,佛教得以向外傳布。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澳大利亞、西澳洲(一)伯斯。

        澳洲聯邦簡稱澳大利亞、澳洲。(通稱Australia;縮寫:AU、AUS)。詞源出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        澳洲位於南半球、東半球,介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相望,西北是印尼,北邊隔陶里斯海峽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為鄰。總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是大洋洲中最大的國家,全球排名第六大。領土包括澳洲大陸,塔斯曼尼亞島以及數個海外的島嶼。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西澳洲(二)曼德拉、巴瑟頓

        曼德拉(Mandurah)位於澳大利亞西南部沿海,離伯斯以南約72公里,是西澳第二大城市。曼德拉原本是一個小漁港,當地政府注重生態環保,有計畫將其發展成為西澳地區重點觀光碼頭,因此開闢優良的水域和美麗的海灘,提供遊客們搭乘遊艇和從事海釣等活動。並設有海洋文化館、特產館、商店街等,讓遊客觀賞及購物。
               皮爾灣河道兩旁是耗資五千萬澳幣開鑿的人工運河。岸邊高級住宅林立,別墅前多停泊著各種類型的遊艇,居民們也利用這獨特的環境,享受著各項水上運動。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澳洲(三)李奧云角、巴瑟頓珍寶鐘乳石洞、火警樹。

        李奧云角(Cape Leeuwin)的荷蘭文是Leeuwin。1622年荷蘭帆船「Landt van de Leeuwin」順著印度洋航行到此地,便以船名為此地命名Cape Leeuwin。
                李奧云角位於澳洲的西南角,此處剛好是印度洋和南極洋的分界,為了航海的安全,自1895年啟用李奧云角燈塔。高39公尺,是澳洲本土最高的燈塔。照明範圍可達48公里,目前燈塔已成為小鎮的地標。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澳洲(四)潘伯頓巨樹谷公園、羊駝農場、鯨魚世界

        潘伯頓是一個小鎮,位於西澳南部。四周有廣大的森林資源,也是重要木材輸出地。今日前往巨樹谷公園,公園內古木參天,巨大的尤加利樹森林間,有離地40公尺高的樹頂步道,全長600公尺,漫步在樹頂步道上會有小幅度的搖晃,但有種飄飄然雲深不知處的感覺。毎個轉角處有圓形觀景台,限定最多20人同行。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澳洲(五)波浪岩、河馬岩、格蕾斯鹽湖、尖峰石陣。

          波浪岩(Wave Rock)位於西澳,距離伯斯東方約350公里。波浪岩乍看就像一幅暫停的巨大海浪,因造型栩栩如生而得名,不得不讚嘆大自然如此的鬼斧神工。面積大約長100公尺、高15公尺。
                波浪岩形成於27億年前,其結構經過長期風沙與雨水的侵蝕,才形成今日的形狀。與烏魯魯(艾爾斯岩)巨石不同的是,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岩石,而是由北邊一百公尺的海頓石開始,再延伸到類似河馬張口的河馬岩、駱駝岩等其他岩石,一連串相互連接而成的風化岩石,造就了如此壯觀奇景。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領地(一)愛麗絲泉市、電報中繼站、辛普森山峽、安薩山

        愛麗斯泉市(Alice Springs)位於澳洲的紅土中心,在澳洲的地理中心以南僅200公里處。舊稱斯圖爾特(Stuart),是北領地第二大城市,距離首府達爾文港1,499公里,2005年估計人口為26,486人。
                愛麗斯泉市是一個由電信站所發展出的小鎮,西元1871年為了建設電信電纜,探勘途中,發現此地有泉水湧出,便以當時電信總監查理拓德妻子之名為此地命名。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領地(二)艾爾斯岩

         艾爾斯岩,位於澳大利亞北領地的南部,該地區的土著阿男姑人稱它為烏魯魯(意為「土地之母」)。1873年7月19日,地質探勘家威廉.果斯發現了這個地標,為紀念當時南澳布政司亨利.艾爾斯爵士,將其命名為艾爾斯岩。
                2002年11月6日,根據愛麗絲泉市地區旅遊協會的要求,政府調整了雙名制的順序,將原名「艾爾斯岩/烏魯魯」,更改為「烏魯魯/艾爾斯岩。此後,艾爾斯岩成為北領地第一個雙名制的特色景點。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