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2016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科索沃及阿爾巴尼亞

目前分類:2015尼泊爾、印度(及喀什米爾)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喀什米爾(一)斯利那加、夏利馬花園、尼夏花園

印度人說:喀什米爾是印度的「后冠」。 巴基斯坦人說:喀什米爾為巴國的「咽喉」。
                喀什米爾位於印度北部,四周有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及中國圍繞。印度和巴基斯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脫離英國獨立。原英屬印度喀什米爾土邦的王公主張加入印度,而喀什米爾居民因多信奉伊斯蘭教,則希望加入巴基斯坦,因此歸屬問題引發糾紛。印度和巴基斯坦也為此前後爆發了四次重要戰爭。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喀什米爾(二)達爾湖

      虞美人[詞牌]    喀什米爾 達爾湖船屋小憩
遠山近水村莊繞,野鳥先啼曉。曦光輕灑透雲間,一覽山巒潑墨現人前。
雕欄船舍艙前坐,觀小舟輕過。浮生甘做有閒人,陪伴青山戲水看白雲。

 

                達爾湖(Dal Lake)是印度海拔最高的湖泊,長約八公里,寬約五公里。是由Gagribal湖、Loknt湖和Bod Dal(達爾)三個湖組成。湖水來自喜瑪拉雅山融化的雪水,非常清澈。水草簇簇,游魚成群。是喀什米爾最著名的風景區。也是斯利那加的「魚米之倉」。        湖畔色彩繽紛的船屋,一艘艘比堤而建,井然有序,是當地的特色景觀。周邊環繞此起彼落的疊翠山巒,明麗雄偉。平靜的湖水,與悠遊的小舟,勾勒出一幅美麗景色。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泊爾(一)加德滿都、博納佛塔、蘇瓦揚布那佛塔

逝者安息,生者堅強,讓我們為尼泊爾祈福!                        2015.4.29   
 
 遍地寺廟,走出寺廟,還是廟;
滿天神佛,拜別神佛,又見佛。                                    2015.2.2 於 加德滿都
                尼泊爾為南亞山區內陸國家,國土呈西北---東南走向,東西長約85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北以喜瑪拉雅山脈與中國西藏為界,而東、西、南三面與印度為鄰,被稱為「山中王國」。世界10大高峰中,有8座在尼泊爾境內,包括最高的聖母峰(又稱艾佛勒斯峰或珠穆朗瑪峰)。但在 尼泊爾語裡,聖母峰稱為"薩嘎瑪莎(Sagarmatha)",意思為天空的女神(聖母)。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泊爾(二)帕蘇帕提那寺、加德滿都杜爾巴廣場

帕蘇帕提那寺
                帕蘇帕提那寺在加德滿都以東約5公里處,始建於公元879年,目前的寺廟是西元1697年泊胡帕提德拉國王所建,是一座供奉印度教濕婆神的廟宇。巴格馬蒂河(Bagmati River)由神廟的東邊流經,向南匯入恆河。鍍金的屋頂,銀色的門窗,以及精雕細琢的木刻,在陽光照射下更顯金碧輝煌,氣派非凡。自17世紀以來,朝聖的香火就絡繹不絕。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帕蘇帕提”是濕婆神的另外一個稱號。Pashu “帕蘇”是眾生的意思,Pati “帕提”是主的意思,合起來即「眾生主」之意。 濕婆神是毀滅之神,也是創造之神。因此帕蘇帕提那寺便是印度教徒最後歸屬,舉行火葬的地方,簡單的說這裡就是一座「火葬廟」。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泊爾(三) 巴特岡古都、巴丹杜爾巴廣場

巴特岡古都
                巴特岡古都Bhaktapur位於加德滿都東邊14公里處,海拔約1401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亦稱「信徒之城」。巴特岡古都有四個主要廣場,分別是打塔卓雅廣場、陶馬迪廣場、陶器廣場、杜爾巴廣場。
                15世紀以後,這裡的杜爾巴廣場,有長達500年馬拉王朝的王宮。包括許多具有藝術特色的宮殿、庭院、寺廟、雕像等。整體的建築保留最為完整,柱廊、門窗上的雕刻極為精美,為馬拉王朝藝術文化的顛峰之作。巴特岡古都被譽為「中世紀尼泊爾藝術的精華和寶庫」,素有「露天博物院」之稱。各廣場內著名的景點有孔雀窗、尼亞波塔拉女神廟、黃金門、55窗宮殿、帕蘇帕提廟等。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泊爾(四)倫比尼

        今日我們從加德滿都搭乘851班機飛往培拉和瓦(BHAIRAHAWA),原本10:00起飛,由於天氣因素,降落地機場關閉,延誤2個多小時才起飛。
              以往旅遊很怕長途拉車,除了久坐不舒服外,上廁所也不方便。此行印度、尼泊爾之旅則是拉飛機(內陸7趟,再加上國際段轉機4趟,若再加上聖母峰之旅共12趟)。拉飛機也有缺點,濃霧地區班機常常誤點,所以直接影響到參觀行程。再則,印度國內班機行李限重15公斤,所以每次搭國內班機時,必須將行李由20公斤減量至15公斤,多出來的5公斤,那就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泊爾(五) 奇旺國家公園

        奇旺國家公園(Chitwan National Park)位於加德滿都西方約120公里的拉布提谷地(Rapti Valley),海拔50公尺,佔地932平方公里,是亞熱帶最大的天然野生動物保護區。區內草原、丘陵、叢林、河流、淺灘、沼澤,各種生態分佈其間。
              這裡曾經是英國王室最喜愛的狩獵保留區。起先為了保護瀕臨絕種的亞洲獨角犀牛,至1962年,演變成野生動物園的成立。1984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遺產。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泊爾(六) 波卡拉

        波卡拉Pokhara位在首都加德滿都的西北方約200公里處,在安娜普納山脈的山腳下,海拔884公尺,位於尼泊爾的地理中心。波卡拉是尼泊爾的第二大城,也是該國中部的度渡假勝地。因風景優美,素有「小瑞士」之稱。
           《失去的地平線》(英語:Lost Horizon)是英國小說家詹姆士.希爾頓(James Hilton),1933年4月推出的作品。1937年及1973年,先後兩次被翻拍成電影。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一)古達明納塔

         古達明納塔建築群原本不在行程之內。我們由香港轉機到德里,翌日準備搭12點5分航班到喀什米爾,無奈飛機誤點三小時。領隊紀小姐獲知消息,不想讓團員們在機場枯等,緊急與當地導遊討論後,增加此景點,可說是因禍得福。
                古達明納塔 Qutb Minar位於印度德里,始建於1193年。哥爾王朝將領庫特卜.烏德.丁.艾巴克(Qutb-ud-Din Aibak,),為紀念1192年阿富汗伊斯蘭教征服印度教拉吉普特王朝(Rajput Dynasty)所建,故又名“勝利塔”。1206年庫特卜創立德里蘇丹國(Sultanate)奴隸王朝(Slave Dynasty)。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二)鹿野苑

 離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泰戈爾詩選》    
               我們由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搭機到印度的瓦拉納西,再搭遊覽車行駛約10公里路程,來到鹿野苑時已近黃昏。參觀的時間很倉促,除了佛教考古博物館己關閉外,園區也只參觀了三分之二。園內北部的三分之一,慕爾甘陀哈佛寺(樣式是模仿菩提迦耶的摩訶菩提佛寺)、菩提樹等,根本沒走到。因天色已黑,園區的管理員已吹哨子趕人。沒能走完全程,感覺有些遺憾。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三)瓦拉納西---遊恆河之旅

        瓦拉納西是千年聖城,附近有瓦拉河和納西河分別注入恆河,因而得名。唐朝高僧玄奘當年翻山越嶺,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印度,尋找最終的的歸宿-極樂西天,指的就是瓦拉納西。十九世紀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到瓦拉納西講學時,形容這座城市:「比歷史還古老,比傳統還古老,比任何傳說神話還要更加古老」。
              恆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南麓,流入印度後,在德夫普拉亞格附近與阿拉克南達河匯合,稱為恆河,注入孟加拉灣,全長2580公里。恆河是印度人朝聖的中心。而瓦拉納西又是恆河的中心。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印度(四) 卡鳩拉合

        卡鳩拉合位於德里東南方約500公里處,十~十三世紀時為印度昌德拉王朝的首都。全盛時期寺廟建築多達80多座,現存22座古廟。可以說是昌德拉王朝留給印度的重要資產。
                十六世紀時,蒙兀兒王朝入侵,並控制整個印度次大陸,因穆斯林反對偶像崇拜,故大肆破壞以人物造型為主的印度教神廟。由於這些神廟群隱藏在森林之中,得以倖免。西元1838年,英軍巡邏此地時,無意間發現了在森林中的神廟,神廟群從此重現世間。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五) 歐恰城堡、賈汗吉皇宮

        歐恰Orchha古城屹立於貝德瓦Betwa河岸邊,距離卡鳩拉合西北約3.5小時車程。Orchha是指「隱藏之地」,資料記載,始建於1531年,於1539年巴蒂(Bharatichand1531一1554)在位時竣工。它曾是Bundelas的首府。整座城堡建築融合多元文化色彩,有印度的傳統設計、薩拉遜式的建築風格和蒙兀兒王朝的華麗。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六)阿格拉

        巴卑爾1526年建立蒙兀兒帝國,定阿格拉為首都。1571年阿克巴遷都到法第普西克里,1585年遷到拉合爾,1598又遷回阿格拉。一直到1648年沙賈汗遷都德里為止,蒙兀兒帝國以阿格拉為首都,長達百年。
                阿格拉堡(Agra Fort)以前是洛迪王朝的碉堡,蒙兀兒帝國建國後才慢慢建設成皇宮。因城牆全部以紅砂岩砌成,陽光照射下會發出耀眼的紅色,又稱「紅堡」。
               蒙兀兒六大皇帝列表: 1.巴卑爾Bâbur(1526-1530年)帖木兒的六世孫,建立蒙兀兒王朝。 2.胡馬雍Humâyûn(1530-1539年,1555年-1556年)。 3.阿克巴Akbar(1556-1605年)統一南、北印度,成為大帝國。 4.賈汗吉Jahângîr(1605-1627年)。 5.沙賈汗Jahângîr(1628-1658年)興建泰姬瑪哈陵。 6.奧朗澤布Aurangzeb(1658-1707年)。疆域最大。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七)法第普西克里城

        據說,阿克巴後宮雖佳麗三千,仍多年無子。為求子嗣,請教聖人謝赫沙利姆.奇斯蒂Shaikh Salim Chishti,聖者建議阿克巴迎娶信奉印度教的妻子,翌年(西元1569)果真喜獲麟兒。於是阿克巴大帝為慶祝兒子賈汗吉的誕生,就在聖人居住的西克里建造新的宮殿。並於西元1571年將首都從阿格拉搬遷至此。1573年阿克巴大帝征服西印度,便將此城更名為法第普西克里城,意即「勝利之都」。(法第普)在阿拉伯文是「勝利」之意,而(西克里)則是聖人居住的城市名稱。
                法第普西克里城Fatehpur Sikri位於阿格拉西南約40公里處,後因氣候變化,缺水問題嚴重,阿克巴大帝於1585年遷都至拉合爾Lahore,法第普西克里城遭到廢棄命運,只維持短暫的14年首都。這座空城被後人稱為「印度的龐貝」。1986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八)泰姬瑪哈陵

       【一翦梅】詞牌     觀泰姬瑪哈陵有感
情切情真情意長,為妾痴迷,為妾心傷。多情君主有情陵,皇室風光,百姓遭殃。
雕玉雕石雕鏤窗,多少勞奴,多少悲涼。孤陵依舊伴妃皇,朝盼曦光,夕送斜陽。
 
                泰姬瑪哈陵(Taj Mahal)是蒙兀兒帝國第五世皇帝沙賈汗(Shah Jahan),為愛妃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所建之陵墓。慕塔芝‧瑪哈王后入宮19年,與國王形影相隨,即使南征北討,也會伴隨同去。1630年生產第十五名孩子時不幸難產而死。沙賈汗在亞穆納(Yamuna)河畔、距離首都阿格拉堡不遠處,為愛妻建造華麗氣派的泰姬瑪哈陵。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九)琥珀城堡

         安柏堡(Amber Fort)又譯「琥珀堡」。安堡王國的城堡是用淺黃、玫瑰紅等各種顏色石料建成,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金黃色彩如琥珀,故稱之為「琥珀堡」。1592年由拉賈.曼.辛格(Raja Man Singh)王公開始建造,歷經125年才完工,基地約3平方公里,城堡建於山腰,居高臨下,地勢險要。雄偉的城門和四周近40公里的城牆,山腳下有護城河環繞,是座易守難攻的絕佳城堡。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十)捷布

         捷布Jaipur又譯齋埔爾,是拉賈斯坦省的省會,位於德里西南方266公里的塔爾沙漠邊緣。Jaipur的“ jai ”意為「勝利」,“ Pur ”意即「城市」,所以也叫「勝利之都」。從12世紀以來,喀加瓦部族Kachwaha在捷布建立安柏王國Amber,是拉賈斯坦地區勢力最強的王國之一。
                1727年,安柏王國拉賈.薩瓦.傑.辛格二世(Raja Sawai Jai Singh II)(薩瓦是皇帝授予的頭銜,意為「才智」,世代承襲。)為了維持和蒙兀兒帝國的良好關係,在11公里外的山下平原區,另外修建新城(現在的舊城區)。聘請建築師 Vidyadhar Bhattacharya將蒙兀兒的波斯風格,融合印度的建築,轉變成印度人喜愛的樣式。奠定之後三百年間,拉賈斯坦省的印度-蒙兀兒建築風格。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十一) 疆塔爾曼塔爾、貝拉廟

疆塔爾曼塔爾
                安柏王國拉賈.薩瓦.傑.辛格二世(Raja Sawai Jai Singh II),1688年出生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齋埔爾。傑.辛格二世自幼資質優異,無論是語文、數學或天文方面,都極具天賦,尤其對天文最感興趣。
                傑.辛格二世11歲就繼承王位,統治安柏。他覺得印度的曆書和天文圖表都不夠精確,而且在天文學領域落後甚多。為了突破現狀,於是從英國、葡萄牙等國家,購進大量天文書籍,邀請各方學者精心研究。甚至差遣使者到歐洲考察,實地收集天文學方面的資料,並把有關書籍及儀器帶回印度,寄望設計建造新穎精確的天文儀器。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十二)印度的歷史概要

         印度的歷史概要 遠古時代(公元前4500-2500)    印度河流域從漁獵、採集,已進步到農業。 聚落時代(公元前2500-1500)    1921年哈拉巴城鎮遺蹟出土,有街道、甎砌的水溝等進步設施。 吠陀時代(公元前1500-500)吠陀經為印度宗教的經典。 列國時期(公元前500-300)各種宗教濫觴時期。
               公元前6世紀,出現哲學思想和宗教流派,婆羅門教的隱士(阿修拉姆)在森林草庵中修行,或到各處去傳道。佛陀(公元前563-     483),尊者筏駄摩那(Vardhamana公元前599-527) 。佛教、耆     那教皆在此時興起。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185)阿育王篤信佛教。 貴霜王朝(公元30-375)犍陀羅雕刻佛像藝術興盛,佛教得以向外傳布。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