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溫莎古堡、白金漢宮、西敏寺、國會大廈、大笨鐘
西江月 [詞牌名] 溫莎情事
情重勿評家世,意濃何戀浮名。幾回魂散又牽縈,細品情傷苦痛。
莫道夫人遲暮,休言爵士痴情。若無至愛伴終生,皇位江山何用?
溫莎城堡
行前月餘,旅行社業務來電告知三點變更:飛機航班由下午5點40分提前為上午6點;原本清晨抵達倫敦,如今提前一天下午3點抵達;增加當晚住宿,和隔日參觀倫敦塔,而團費不變。沒想到步出機場,因距晚餐尚有些時間,領隊決定增加景點,先帶團員參觀溫莎城堡。
溫莎城堡(英語:Windsor Castle)距離希斯洛機場約40分鐘車程,位於英國英格蘭東南部伯克郡溫莎小鎮。城堡是由威廉一世於1070年起開始建造,經過數百年擴展改建,如今發展成一個巨大城堡,面積大約有45,000平方公尺。用途也多次轉變,如軍事要塞、皇室住所、行政官邸甚至也當過監獄。目前是英國皇室溫莎王朝的家族城堡,也是現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個。現在的城堡外觀是仿中古世紀建築,歷經12年於1820年完工。
溫莎城堡。
《歌劇魅影》是法國作家卡斯頓·勒胡所撰著的愛情驚悚小說。故事以19世紀時法國巴黎的加尼葉歌劇院作為舞台。1986年10月9日,《歌劇魅影》在倫敦的女王陛下劇院首演,至今仍在上映。
歌劇魅影 音樂取自YouTube
溫莎王朝
英王喬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頒佈一道樞密院御令,宣佈將英國王室名稱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為溫莎,溫莎一名來自溫莎城堡。
愛德華八世(1894年6月23日-1972年5月28日),自1936年1月20日其父喬治五世駕崩,繼任英國國王,是溫莎王朝的第三位國王。後為迎娶辛普森夫人,1936年12月11日退位,共在位325天。1937年5月8日,喬治六世繼位,將愛德華八世的頭銜改為溫莎公爵。「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指的就是溫莎公爵。
亨利八世門是溫莎城堡主要出入口。
溫莎城堡。
路中央紀念碑上塑有維多利亞女王立像。
溫莎小鎮市政廳,溫莎公爵在此迎娶辛普森夫人。
溫莎小鎮的火車站,遊客絡繹不絕。
站內展示女王號火車頭。
白金漢宮
今天開始第一天正式行程,倫敦導遊是旅居英國多年的台灣女士,讓人備感親切。參觀首站為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位於大倫敦區域的西敏市,是國家慶典和王室舉行歡迎禮的場地之一。歷史上每逢英國歡慶或是危機時刻,這裡也是不列顛人民重要的集會場所。
白金漢宮
主建築原是1705年白金漢公爵建造的府邸,1825年喬治四世擴建,並改名為白金漢宮。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皇室由聖詹姆斯宮遷往白金漢宮,從此成為英國王室的正式宮殿,兼具辦公與居家功能。皇宮正門上方,若懸掛著皇室旗幟,表示女王正在裡面。否則便會看到聯合王國旗(即英國國旗)。
皇室旗幟 聯合王國旗
白金漢宮前方廣場的水池。
水池中央紀念碑上塑有維多利亞女王坐像。
唐寧街十號是英國首相的官邸和辦公室,為政治權力核心。
西敏寺
西敏寺為英國君王「懺悔者」愛德華,1045年至1065年間所修建。教堂原名「Westminster Abbey」,意為「西教堂寺院」。歷代經多次重建,成為大型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1546–1556年短暫成為主教座堂。此地以西敏寺為中心,逐漸發展為城市。1579年以後,教堂改名「西敏市聖彼得牧師團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名稱中的「Westminster」已不是寺名而是地名。
西敏寺是座王室的教堂,為國王登基加冕之處。1066年,哈羅德二世是第一個在此加冕的國王。同一年的聖誕節,諾曼底王朝征服者威廉也在此加冕,此後英國君主大都在西敏寺加冕。這裡也是歷代英王安葬之地。除了王室貴族之外,許多社會名流也都長眠在此,包括牛頓、達爾文、邱吉爾等。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西敏寺。
西敏公學(西敏聖彼得皇家書院)。
國會大廈
悲觀主義者,在每個機會裡看到困難;樂觀主義者,在每個困難裡看到機會。 -- 邱吉爾
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將變成言辭;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將變成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因為它將變成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將變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將决定你的命運。 ——前首相柴契爾夫人
國會大廈又稱西敏宮,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本來是王室的主要居住地。1295年英格蘭第一所正式議會在此設立,此後幾乎所有時代的議會都設立於此。斜頂平房即為西敏廳,是始建於1097年,最古老的歷史建築。1834年因祝融燒毀了大部分建築,1870年重新設計整建。二戰期間曾遭德軍轟炸,又陸續維修補強。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西敏宮是哥德式建築,大廈分為四層,擁有1,100個獨立房間。西敏宮的西南角有維多利亞塔,西北角就是著名的大笨鐘所在地,現改名為「伊麗莎白塔」。
國會大廈。
大笨鐘
西敏宮鐘塔(又稱大笨鐘),位於西敏宮殿西北角,是座哥德復興式建築,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是倫敦的重要標誌。1858年4月10日竣工。鐘樓高96.3公尺,鐘房是一座巨大的四面時鐘。鐘塔每小時擊打一次,(每15分鐘敲響一次),國會開會期間,鐘面會發出光。因鐘直徑7米、時針2.75米、分針4.27米、重達13.8噸,如今人們已經習慣用大笨鐘暱稱它。
2012年6月2日,英國政府宣布:為慶祝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將大笨鐘所在的鐘樓,正式改名為「伊麗莎白塔」。
大笨鐘。
拿著拐杖,看著國會大廈的雕像是邱吉爾。
國會廣場上聖雄甘地的雕像。
國會大廈與大笨鐘全景。
衛斯理公會。
英、愛十五日之旅路線圖。
巨匠旅遊 http://www.artisa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