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卡帕宮、朵馬巴切皇宮
托普卡帕宮是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位時興建的。皇宮由四個庭院及其他的建築物組成。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鄂圖曼帝國蘇丹在城內的主要居所。也是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
第一庭院的入口,帝王之門 。
進人托普卡帕宮的第一道宫門,表面以大理石覆蓋,高大的城門,突顯出防禦功能。宫門內便是第一庭院。當時這裡是禁衛軍總部所在地,所以也叫禁衛軍庭院。庭院中保留部分鄂圖曼帝國時期的建築,如埃爾尼教堂。第一庭院是四個庭院中最大的,可以說算是皇宮外圍地帶及花園,沒有太多建築物。
如埃爾尼教堂
第二庭院的入口為崇敬門,是鄂圖曼帝國歷史上最富成就的蘇萊曼大帝,於1524年建造的。宫門上雕刻的皇家印章,是蘇丹接見大臣們的地方,亦用於招待外賓。
崇敬門
帝國議會又稱為庫巴爾提,意思是「圓穹下」。
帝國議會旁的正義之塔
朵馬巴切宮平面圖
吉兆之門後就是第三庭院,又稱為內宮。在過去屬皇家私人區域,沒有蘇丹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得進入。內部設有祠堂,鄂圖曼帝國的歷代蘇丹們,非常尊敬祖先,先賢祠一定是蘇丹每天親自打掃。此外,目前第三庭院內部還設有多間展示廳。
吉兆之門
宦官庭院
太后庭院
太后寢宮
蘇丹及太后的浴堂
帝國大殿
太子寢宮
寵妃庭院
第四庭院原本是第三庭院的一部分,所以無明顯的分隔,是屬於蘇丹及親屬的私人領域。站在庭院中,可以輕易的眺望附近海灣。
1853年,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把皇宮遷至新落成的朵巴馬切宮, 托普卡帕宮的重要便日趨衰微。
鄂圖曼帝國在1921年滅亡。1924年4月3日,政府下令將 托普卡帕宮更改為博物館。 托普卡帕宮是鄂圖曼建築的代表作, 館內藏有大量的瓷器、官服、武器、盾牌、盔甲、以及鄂圖曼的珠寶。
托普卡帕皇宮與鄰近的其他歷史遺跡同屬「伊斯坦堡歷史地區」,該區在1985年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
朵馬巴切宮
1853年,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把皇宮由托普卡帕宮遷至朵馬巴切宮。這時期,鄂圖曼土耳其與歐洲國家往來甚為密切。因此,皇宫内外的建築也都很歐化,尤其是皇宮外部的建築與内部裝潢,多設計成巴洛克式及維多利亞式風格,同時也保留部分土耳其式的建築風格。舊皇宮與新皇宮带來不同的視野,它由濃厚的東方風格轉變成古典歐式風格。
朵馬巴切宮入口大門
這末代朵馬巴切宮1843年起造,1856年竣工。國勢沒落之際,建築工程卻耗費500萬鄂圖曼金磅,相當於35噸黃金。沉重的財政壓力,讓帝國幾乎無法負荷,這是落幕前短暫的華麗,含著些許的悲涼。1921年鄂圖曼帝國滅亡。蘇丹們在此居住不到70年。
穿越水池花園,來到皇宮大門。因有人數管制,所以己有長長人龍在排隊。半個多小時的等待,終於走進皇宮。內部富麗堂皇,極盡奢華,各種擺設令人目不暇給。帝王廳內有一盞世界最大的水晶燈,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送的。上有有750個燈泡,重4.5噸,從36公尺的圓頂垂吊而下。宮內幾乎未曾遭受破壞,物品全是真品,連窗簾及地毯也是當年物品,足見保存得力。可惜宮內只許觀賞,不准拍照。
凱末爾是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位總統,也是國父。就以此為官邸,做出許多重大決策,及會晤各國國家領袖。1938年11月10日,因腦溢血逝世於官邸,享年57歲。皇宮中的每一座時鐘,都停止在其往生時間-九點零五分。
朵馬巴切宮
碼頭
由博斯普魯斯海峽看朵馬巴切宮
庭園裝置藝術
朵馬巴切宮的外觀、庭園同樣奢華。就以皇宮那615公尺長的壯麗大理石立面,就令人驚艷。牆壁石材的花紋雕塑及花園中的藝術品,再再顯示出工程的浩大,財金之耗費。一國之君,在國家財政沉重之際,不善加利用對國家社稷的建設,卻大肆興建皇宮,就不難想像 ,帝國日後國運之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