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內文廟
河內文廟正式名稱文廟—國子監,坐落於河內市還劍湖西側。根據《大越史記全書》的記載,順天元年(西元1010年)李朝開國君主李太祖下詔遷都升龍(今河內市),並指示在城內興建孔廟,神武二年(1070年)竣工。 為讓皇親國戚的子弟接受教育,1076年,在文廟旁修建國子監,後改名為太學堂,這是越南教育史上第一所正式國學堂。1802年阮朝遷都順化,國子監廢棄,而成為只奉祀孔子的廟宇。
河內文廟。
文廟坐北朝南,占地26000多平方公尺。圍牆長1公里,紅牆綠瓦,古色古香。整個建築群有五組院落組成,風格與中國寺廟相似。
文廟正門前方矗立著四支雕花石柱,上方有繁體字對聯。石柱後面兩側有下馬碑石亭,提醒「文武官員在此下馬」。
文廟正門前方矗立著四支雕花石柱。
下馬碑石亭。
文廟大門正中上方,寫著“文廟門”三個漢字。進入此門便是第一庭院,院內有方型大蓮池。 走過大忠門就是第二庭院,院內是一片綠色草地。
奎文閣是第三扇門,處於文廟的中心,建造特殊精巧。由奎文閣下方可進入第三庭院,院內有一方型天光井。兩側各有一座進士坊,每間坊內各立有41塊進士石碑,共有82塊,碑上有科舉考試的日期、進士考取名單、撰寫者、書寫者及雕刻者。石碑不僅具有歷史價值,而且也是書法藝術,頗有碑林風格。
文廟大門正中上方,寫著“文廟門”三個漢字。
第一庭院。
第一庭院內有方型大蓮池。
走進大忠門為第二庭院。
由奎文閣進入第三庭院。
奎文閣建造特殊精巧。
第三庭院內有一方型天光井。
兩側各有一座進士坊。
頗有碑林風格。
活靈活現的石龜昂著頭,馱著雕工精細的進士碑。
過大成門有第四庭院,庭院正前方便是大成殿。殿內供奉孔子及四配和72賢人。堂上掛著清朝康熙皇帝欽賜「萬世師表」的金字紅匾。大成殿後的第五庭院為國子監,殿內供奉著越南的儒學大師朱文安,在越南推傳儒學頗具貢獻。
大成門。
第四庭院。
大成殿內供奉孔子。
堂上掛著清朝康熙皇帝欽賜「萬世師表」的金字紅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