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四)哈勒和林、哈勒和林博物館、額爾德尼召

哈勒和林         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 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哈勒和林位於蒙古高原的中心地帶,距烏蘭巴托市西南365公里。建於1221年成吉思汗時代,其三子窩闊台1235年繼位後,始正式建為首都。蒙古帝國13世紀中葉時,國力極盛,疆域東起臨津江畔的高麗開京,西到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旁的基輔羅斯,南由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格達,北至西伯利亞荒原,管領全球1/5的陸地,及1/4的人口。這裡曾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首都。包括西方的天主教教皇、法國甚至伊斯蘭國家,都派使節前來晉見蒙古大汗。如今,哈勒和林的宮殿與城樓已消失在荒原上,故址即是額爾渾河上游右岸的額爾德尼召附近,1948~1949年間大規模發掘出:土牆、宮殿、市街、房屋等甚多遺跡。

 哈勒和林

S__4079840_調整大小

 

忘情天涯       費玉清

 

蒙古帝國版圖紀念碑

              哈勒和林是蒙古帝國的古都,版圖紀念碑建於小山坡上,從下塌的渡假村就可以遠遠看到。紀念碑共分三塊,金色標示出蒙古帝國歷代版圖,包括匈奴、突厥及蒙古時期 ,也可以說 在中國漢朝、唐朝、元朝時的版圖。 三幅地圖中的藍色區域是現在蒙古國的面積,用意是與當時帝國疆域之比較,白色則是貝加爾湖 。山坡上可見鄂爾渾河谷豐美水草,也是俯瞰哈勒和林的最佳地點。

IMG_0615_調整大小

 

內部祈福的敖包上有13支柱子,代表蒙古13個部落

IMG_0597_調整大小

 

匈奴時期版圖

IMG_0595_調整大小

 

突厥時期版圖

IMG_0600_調整大小

 

蒙古時期版圖

IMG_0599_調整大小

 

版圖後方註明蒙古帝國各時期的年代

IMG_0612_調整大小

 

身後就是鄂爾渾河谷豐美水草。

S__4079826_調整大小

 

哈勒和林平面圖

IMG_0648_調整大小

 

哈勒和林博物館

           該博物館於2007年由蒙古同日本合作建立,2011年開放;2021年,為慶祝哈勒和林建城800週年,舉辦虛擬博物館展覽。專門收藏和保護、研究,有關元上都文物以及世界遺產鄂爾渾河谷文化景觀,藏品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至14世紀。館內拍照需付費,所以瀏灠一圈就離開,到附近的萬合宮遺址銀樹噴泉去參觀。

IMG_0616_調整大小

IMG_0617_調整大小

IMG_0619_調整大小

 

哈勒和林的標誌—銀樹噴泉

12539月,33歲的法國傳教士盧布魯克(Rubruck作為法國國王的使節,從巴黎出發,行程9000公里,於翌年的1月到達蒙古帝國的首都哈勒和林。宏偉的城牆、金碧輝煌的宮殿群、壯麗的樓臺、熙熙攘攘的國際集市,氣勢非凡,讓盧布魯克眼花繚亂,為之震撼。

當時在大汗宮的入口,有著金碧輝煌的巨型「銀樹噴泉」,是來自法國巴黎的威廉大師所設計建造,樹幹、枝葉和果實都是用銀子與珠寶打造成,樹根有4隻銀獅噴出白色馬奶,樹頂是4條鍍金的蛇,蛇嘴裡噴出四種不同的酒葡萄酒、米酒、馬奶酒和蜂蜜酒……。這些酒和奶都是供應給殿上飲宴的君臣及賓客所用。在樹的頂端,有一個吹著喇叭的金色天使像,有一條管子直通樹底。在樹底下方守著一個僕人,他的任務是觀測飲料的水位,當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僕人就朝著管子吹氣,樹頂的天使就會發出喇叭聲,通知在殿外的僕人填充飲料。

銀樹噴泉

IMG_0646_調整大小

IMG_0627_調整大小

 

盧布魯克在1255年回到法國,詳細的寫成遊記,他驚訝的發現,蒙古軍隊在征伐歐洲時帶回的俘虜,有工匠、有婦女,還有藝術大師,來協助建築城市,中國建造的亭臺樓閣加上法國人設計的噴泉,在哈勒和林顯得格外融合,也彌補了蒙古人對藝術修養上的不足。關於法國藝術家在大汗宮前的創造——「銀樹噴泉」,將其稱做哈勒和林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蒙古人因拙於文字記載,所以未能留下太多關於它的描述。而盧布魯克的遊記有限量的補充了哈勒和林的情景。

依盧布魯克的遊記描述繪製哈勒和林的盛景。

銀樹噴泉11

 

近年來,蒙古為了發展旅遊資源,在哈勒和林遺址重建了宮殿和銀樹噴泉,由於財力不濟,建成的噴泉既小又矮,不及當年之萬一。

重建的宮殿遺址上仿製銀樹噴泉

IMG_0625_調整大小

IMG_0633_調整大小

 

宮殿遺址

IMG_0635_調整大小

 

錢幣下方的圖案就是「銀樹噴泉」。

蒙古錢1

 

額爾德尼召   

額爾德尼召,漢名為光顯寺,位於蒙古國前杭愛省的哈勒和林,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註一)。 始建於1586年,曾重建兩次,重建寺廟所用的建材是取自哈勒和林城遺址。現存的額爾德尼召寺占地面積十六萬平方米,長寬各約四百米,此遺址原蒙古「窩闊台汗」駐蹕之地,也是「喀爾喀蒙古」歷代「土謝圖汗」的主要召廟。因此,它不僅是一座寺廟、更像是一座屹立在草原上的古城,四周築有高大的白色石牆,牆上共建有一百零八座白塔,代表一百零八尊羅漢,蔚為壯觀;寺廟鼎盛時期曾有62座殿堂,現今僅剩3座,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建築採用磚石為主要建材,混合蒙古、中國和西藏的藝術風格,全部建築物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可見當時工匠技藝之精!

額爾德尼召寺共有四座城門,此門為東方城門,也是入口處。

IMG_0662_調整大小

 

四周築有高大白色石牆,及一百零八座白塔。

IMG_0661_調整大小

IMG_0660_調整大小

 

修復古蹟。

IMG_0728_調整大小

 

入口城門。

IMG_0664_調整大小

 

寺內建築群。

IMG_0668_調整大小

蒙古國(四)哈勒和林、哈勒和林博物館、額爾德尼召

 

           召廟僅存的3座殿堂,主要供奉佛陀。左間:為釋迦牟尼佛16歲的樣子,是他結婚的年齡;中間:為釋迦牟尼佛35歲的樣子,是他成道時期;右間:為釋迦牟尼佛81歲的樣子,也就圓寂之時。每間殿堂內都展示珍藏的佛像、法器、禮器等,不過需付費才能拍照。

寺廟的圍籬是用落葉松樹幹組成,支架可穿過鑽洞的主幹。

 

IMG_0669_調整大小

IMG_0671_調整大小

IMG_0722_調整大小

 

烹煮食物的黃銅鍋。

IMG_0672_調整大小

 

金佛塔。

IMG_0678_調整大小

 

城門之一。

IMG_0684_調整大小

 

拉比蘭殿為純藏式建築,是寺內唯一進行宗教活動的廟宇。

IMG_0688_調整大小

IMG_0696_調整大小

IMG_0698_調整大小

IMG_0699_調整大小

IMG_0697_調整大小

 

達賴喇嘛寺建於17世紀,以供其訪問時休息,沒有開放。

IMG_0710_調整大小

 

走道旁有殘存的文物。

IMG_0723_調整大小

IMG_0729_調整大小

 

                2004年,哈和林與其周圍景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其名稱為——「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

 

註一:藏傳佛教格魯派與蒙古國的淵 源。

1240年,窩闊台汗的次子「闊端」,派兵進剿西藏,焚寺廟、殺僧侶。

1244年,「闊端」在涼州(現為甘肅武威),派使者前往西藏,邀請「薩加班智達」來涼州為自己講授佛法。

1247年,「薩加班智達」帶著侄兒「巴斯巴」和「恰納」來到涼州,為蒙古帝國王子「闊端」講授佛法。闊端後來皈依佛門,並為「薩迦班智達」修建「幻化寺」。

1253年,忽必烈會晤「薩迦班智達」的繼承人「巴思巴」,兩人相談甚歡。當忽必烈建立「元帝國」後,尊「巴思巴」為國師,將藏傳佛教定為元帝國的國教。

1586年,成吉思汗第29代孫子,「土謝圖汗阿巴岱」Avtai Sain Khaan將藏傳佛教帶進了哈勒和林,修建「額爾德尼召」寺院,這是蒙古的第一座喇嘛廟。

1938年,「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人喬巴山在「蘇聯」的指使下,蒙古人民共和國數以百計的佛教寺院被摧毀,上萬名喇嘛被處決,其中也包括「額爾德尼召」。「額爾德尼召」,僅有三座較小的殿堂,以及設有白色佛塔的外牆被保留下來,重要的文物幾乎全被蘇聯搜刮一空,並成為蘇聯的附庸國。

1965年,「額爾德尼召」改為蒙古國的博物館。1992年蘇聯解體後,蘇聯軍隊徹底從蒙古國撤走,蒙古才實際獲得獨立,成立「蒙古國」。「額爾德尼召」重新成為宗教活動的寺廟。如今,「額爾德尼召」既是佛教寺院、也附設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2004年,「額爾德尼召」與鄰近的「哈勒和林」遺址、與其周圍景觀,一起列入蒙古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額爾德尼召寺建築採用磚石為主要建材,混合蒙古、中國和西藏的藝術風格,全部建築物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可見當時工匠技藝之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孫磊 的頭像
    孫磊

    雲遊浮生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