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清邁(一)蘭納古城

清邁Chiang Mai

清邁是泰北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泰國第二大城。西元 1262年孟萊王創立蘭納(Lanna)王國,定都「清萊」,1296年遷都「清邁,而「蘭納」是指「百萬田地」之意;16世紀,國力逐漸衰落,1564年起被緬甸控制兩百餘年;1774年吞武里王朝收復清邁地區;1892年暹羅正式將清邁併入版圖。 1980年代起,清邁漸漸發展成泰國北部重要城市和旅遊中心。

泰北地區的「蘭納文化」有別於泰國其他地區,而別樹一幟。泰北地區擁有屬於自己的語言,泰國人稱之為「泰北語」,又稱「蘭納語」。清邁氣候涼爽,四季百花爭艷,享有泰國「北方玫瑰」美譽。城內遍布古色古香的寺廟殿堂,有「藝術建築之寶殿」的別稱。多元豐富的自然經濟景觀,各項旅遊機能和設施品質都很完善,成為東南亞著名的旅遊勝地。

   蘭納古城建於1296年,呈四方形,每邊城界長約1.5公里,城內修建磚造城牆,城外有護城河環繞。目前尚保存有5個城門。我們搭乘遊覽車進入古城內定點參觀,行駛中看到部分城門及城角遺跡,但因行車經過來不及拍攝,只拍到東北的錫蓬角。

   蘭納古城呈四方形

IMG_7623_調整大小 .JPG

 

 蘭納古城牆

IMG_7743_調整大小 .JPG

IMG_7749_調整大小 .JPG

 

 蘭納古城河

IMG_7748_調整大小 .JPG

 

  五座城門分別為:        

東—塔佩門(Thapae Gate)為古城正門,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城門,是百姓們進出及迎賓之門。

北—白象門(Chang Pauk Gate)專屬於國王貴族的入城之門,是眾門之首,也是創建清邁古城的起點。

西—松達門(Suan Dok Gate)意為花園門,曾有皇家花園就在城牆外邊不遠處。

東南—清邁門(Chiangmai Gate)為商人用,為通往南邦府的主要幹道。

西南松蓬門(Saen Pung Gate)是從城裡寺廟通往火葬場的特殊通道,清邁人私下稱為「鬼門」。

古城四個城角遺跡,

東南的加坦角(Katam Corner),保存最完善,清邁最美的城牆角堡。

東北的錫蓬角(Si Phum Corner),是清邁古城的第一座城牆。

東北部的錫蓬角

IMG_7754_調整大小 .JPG

 

西北的傑華林角(Jang Hua Rin是有水源之意,相傳象徵清邁的壽命

西南的古魯昂角 (Ku Ruang)代表抵擋不吉祥的運氣。

 

三王紀念雕像

              在三王紀念雕像右前方有古城模型,中央是大佛塔寺,突出的錐狀代表佛寺,旁有圓點表示被攻擊過。因佛像有鍍金,所以在泰緬戰爭時,緬甸軍用炮彈攻擊佛寺,再將熔解的黃金竊走。

IMG_7613_調整大小  - 複製.JPG

IMG_7614_調整大小  - 複製.jpg

 

蘭納古城建都三王紀念雕像

紀念三位對清邁有重大貢獻的泰北國王,分別是:蘭甘亨大帝 (右King Ram Khamhaeng )、孟萊王 (中King Mengrai)及南蒙王(左King  Ngam Muang),傳說,三位國王共同設計和建設了清邁城,確保其戰略和文化的繁榮,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關鍵。所以,許多當地人會來這裡參拜他們。

IMG_7607_調整大小 .JPG

 

清邁市立藝術文化中心

三王紀念碑後面是清邁市立藝術文化中心,建於1924年,這是後殖民期泰式建築的代表作,展示珍貴的蘭納收藏品和傳統北部文化。

S__4341876_調整大小

 

城市之柱     Lak Mueang

          城市之柱是指因陀羅神(Indra) 對清邁城的保護和祝福的象徵物。泰國很多城市都有城市柱 ,清邁的城市柱稱為「因陀羅之柱」。大塔寺入口左側的大橡膠樹下,矗立一座小寺廟,即 城市柱。據說,石柱是西元1296年,孟萊王建城時首次豎立的「城市中心寺廟」,也稱為因陀羅廟。西元1800年,蘭納卡維拉王將其移至契迪龍寺內一座神殿內的現址。根據傳說,如果大樹倒下,災難就會降臨到這座城市。

IMG_7673_調整大小

S__4341889_調整大小 .jpg

 

內部供奉的「因陀羅之柱」(Inthakhin)

IMG_7637_調整大小 .JPG

     

          泰國人相信城市柱是城市的中心,有風調雨順維持城市穩定的精神支柱,每年都有柱祭,祈望城市穩定發展。目前不止在城市立基柱,小至村落也同樣會立基柱,並舉辦祈求村落穩定長久的祭典。

 

契迪龍寺 Wat Chedi Luang

契迪龍寺又稱大佛塔寺。可追溯到14世紀末,當時蘭納國王盛孟瑪(King Saen Muang Ma)為了存放父親的遺骨開始建造契迪龍寺,而佛塔一直到15世紀提洛卡拉王時才完成,契迪龍寺主體「大佛塔」是一座集印度、錫蘭風格的四方形佛塔,1468年,東壁龕安放玉佛。在1545年一場大地震,原本90公尺高佛塔,倒榻後約60公尺。1551年,玉佛被移至瑯勃拉邦。歷經500多年來,仍是清邁古城最高的建築物。

大佛塔寺模型。

IMG_7652_調整大小 .JPG

 

蘭納王國時尊崇佛教,從前的蘭納王國人民會將八角多彩紙燈籠及長形的多彩幡旗,供奉給佛祖並掛在佛寺中,藉此累積功德、祈求福報,慢慢演變成現今隨處懸掛的特別景象。

不同角度的大佛塔。  

IMG_7710_調整大小

   

IMG_7712_調整大小

IMG_7650_調整大小 .JPG

IMG_7663_調整大小 .JPG

IMG_7670_調整大小 .JPG

S__4341880_調整大小 .jpg

 

契迪龍寺「大殿」則為近代所建,為信徒禮佛之所,主殿中供奉了三尊大立佛,全身貼滿金箔,而中間最大最高的主佛Phra Chao Attarot又稱「18腕尺佛」,於 14 世紀末鑄造。

IMG_7625_調整大小 .JPG

IMG_7644_調整大小 .JPG

IMG_7736_調整大小

 

大殿前的神獸

IMG_7646_調整大小

IMG_7728_調整大小 .JPG

 

主佛Phra Chao Attarot又稱「18腕尺佛」

IMG_7729_調整大小 .JPG

 

       周邊寺廟

IMG_7681_調整大小 .JPG

 

廟內的僧人雕像真實的令人驚訝。

IMG_7682_調整大小 .JPG

 

          大佛塔周邊還供奉著一尊「臥佛」,臥佛代表佛陀最後一個重要時刻「涅槃」。

IMG_7688_調整大小 .JPG

IMG_7690_調整大小 .JPG

 

涅槃臥佛。

IMG_7692_調整大小 .JPG

IMG_7700_調整大小 .JPG

 

周圍其他寺廟

IMG_7705_調整大小

 

      供奉不同生肖的神。

IMG_7662_調整大小 .JPG

 

供奉不同禮拜的神。

IMG_7665_調整大小 .JPG

 

五福旅行社清邁之旅,安排的領隊和導遊都非常認真敬業,總會把行程事先連繫妥善,使行程順利流暢,對團員的要求耐心處理,照顧的無微不至。講解方面,無論是人文歷史或自然景觀,都能深入淺出詳細介紹,令人印象深刻。

領隊   孫培華先生

S__4349968_調整大小 .jpg

 

導遊   阿助

S__4349970_調整大小 .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孫磊 的頭像
    孫磊

    雲遊浮生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