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九)梵淨山

梵淨山         

            梵淨山得名於「梵天淨土」,主峰位於銅仁市江口縣,是「貴州第一名山」,及中國5A級旅遊景區。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2018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梵淨山山門

IMG_0815_調整大小 .JPG

 

梵淨山參觀路線圖       領隊提供

2009600_調整大小

 

天國的女兒(原版)        音樂取自YouTube

 

              上梵凈山遊覽有東、西二線,我們走東線較省體力和時間。東線:黑灣河山門→乘坐觀光車約二十分鐘到達索道下站,搭乘6~8人座的纜車,約12分到上站(2100米)。下索道後,須走750米的棧道,垂直約60米的高度,遊覽依序為蘑菇石、承恩寺、普渡廣場、紅雲金頂。導遊事先告知:梵凈山的天氣常有雲霧及下雨,若遇上也是常態,而我們正逢此景,所以坦然面對。  

IMG_0821_調整大小 .JPG

S__4416126_調整大小 .jpg

 

下索道後,須走750米的棧道,垂直約60米的高度,抵達蘑菇石。

IMG_0827_調整大小 .JPG

IMG_0828_調整大小 .JPG

IMG_0831_調整大小

 

蘑菇石

蘑菇石位在老金頂和新金頂之間,石如其名,形似蘑菇;高約十米,上大下小,上面是正方形,下面是長方形,看起來不穩,其實巋然不動,歷經10億年屹立不倒。許多畫家、攝影家都以它為題材創作藝術傑作。現在蘑菇石作為梵淨山標誌性代表。

IMG_0841_調整大小 .JPG

S__4416135_調整大小 .jpg

IMG_0839_調整大小

 

昨晚很冷,蘑菇石四周草木都結成冰柱很美,路邊尚有積雪殘留。霧實在太大,還飄著細雨,不易拍照。以前曾因相機淋雨而鏡頭損毀,一路上拍照之餘,小心翼翼地保護相機。

IMG_0834_調整大小 .JPG

IMG_0835_調整大小 .JPG

IMG_0842_調整大小 .JPG

IMG_0843_調整大小 .JPG

IMG_0847_調整大小 .JPG

IMG_0849_調整大小 .JPG

IMG_0854_調整大小 .JPG

 

觀賞完蘑菇石下坡走到承恩寺

IMG_0859_調整大小 .JPG

IMG_0863_調整大小 .JPG

IMG_0864_調整大小 .JPG

 

霧太大,隱約看到紅雲金頂。正所謂:山即一尊佛,佛即一座山。

IMG_0872_調整大小

 

承恩寺

IMG_0875_調整大小 .JPG

 

明然僧侶塔

IMG_0878_調整大小 .JPG

 

勒石垂碑

勒石垂碑位於梵淨山金頂東側,明然僧侶塔旁,青石,方首,碑高1米,寬0.5米。碑文公告「嚴禁採伐山林,開窯燒炭」等事。立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

IMG_0876_調整大小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梵淨山打造成仙山仙氣,集「黃山之奇,峨眉之秀,華山之險,泰山之雄」。古人因其「崔嵬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故稱梵淨山為「天下眾名岳之宗」。由於梵淨山風光神奇,成為僧眾嚮往的「梵天淨土」,於是佛教漸漸興盛起來,故正式得名「梵淨山」。

               梵淨山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也是西南地區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明朝政府在梵淨山地區開採硃砂與金礦,派有官員督辦,佛教於是興盛起來,自古就被佛家辟為「彌勒道場」。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 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承恩寺

          承恩寺位於梵淨山絕頂之上,寺內供奉彌勒菩薩,是梵淨山彌勒道場的主寺廟,明萬曆四十六年,神宗皇帝敕建梵淨山時改名為報恩寺,清代又更名為承恩寺,明清兩朝都敕封該寺為「古佛道場」的「鎮山之印」。梵淨山彌勒道場的主寺廟,原名通明殿,供奉通體光明的彌勒菩薩。

IMG_0880_調整大小 .JPG

IMG_0884_調整大小 .JPG

 

紅雲金頂(新金頂

坐落在有10億年歷史,海拔2336米的崇山峻嶺上。一支石柱拔地而起,高約100米,直指蒼穹,顯得格外突兀。因日出日落之時,四周常有紅雲映照,故稱此為「紅雲金頂」。

登頂的路狹窄而陡峭,登山者要抓緊鐵索,手腳並用才能攀援而上,古人的建築技藝實在令人驚嘆。山頂上方一分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香火繚繞於雲天之間。

想在「天無三日晴」的貴州,拍到完美無睱的梵淨山是需要點運氣。

IMG_0886_調整大小 .JPG

IMG_0890_調整大小 .JPG

IMG_0892_調整大小 .JPG

IMG_0894_調整大小 .JPG

IMG_0899_調整大小 .JPG

IMG_0900_調整大小 .JPG

 

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看前方遊客的雨衣就知道風很大。

IMG_0917_調整大小 .JPG

IMG_0906_調整大小 .JPG

IMG_0907_調整大小 .JPG

IMG_0910_調整大小 .JPG

IMG_0913_調整大小 .JPG

 

山不隨雲動,雲繞山而行。

IMG_0915_調整大小 .JPG

 

梵淨山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公尺,朝拜地—老金頂(梵淨山老山)2,494公尺,新金頂(柔佛巴魯)2,336公尺,原始生態保存完好 。因逢陰雨來此,無法拍出陽光下的新金頂,故取之網路兩張照片以補遺憾。

這兩張網路照片,是由不同高度空中拍攝。

剪輯17_調整大小 .jpg

剪輯21_調整大小 .jpg

 

              下山時,原本就不多的遊客更為稀少,搭乘纜車時只有我們兩人,所以就隨意自拍。

IMG_0926_調整大小 .JPG

 

S__4416131_調整大小 .jpg

 

梵淨山何以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梵淨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保留著最原始的亞熱帶生態系統,這裡生存著7,000萬年至200萬年前的古老孑遺、珍稀瀕危和特有物種。森林覆蓋率達到97%,原始森林面積達到4.2平方公里,分佈著7,925種野生動植物,是中國瀕危動物「黔金絲猴」在地球上的唯一棲息地,也是瀕危植物「梵淨山冷杉」的唯一生長地。

「黔金絲猴」因其背部有青灰色的毛,又稱之為「灰金絲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來自第三紀時期(距今6,500萬年至距今260萬年)。它們以多種植物的葉、芽、樹皮和果為食,過著群體樹棲生活目前數量約750隻,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被稱為「地球的獨生子」。

「梵淨山冷杉」出現自第三紀時期,歷經冰河時期繁衍至今,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目前僅分佈於梵淨山的爛茶頂、白雲寺及鋸齒山一帶,非常稀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孫磊 的頭像
    孫磊

    雲遊浮生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