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一)隧道博物館、慕斯塔爾老橋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一)隧道博物館、慕斯塔爾老橋
「親愛的媽媽: 請不要為我的離去難過。您看,遍地的屍骨,那一個不是父母親的心肝寶貝……。」
波赫首都塞拉耶佛的建築,牆壁上彈痕累累,街道上的「塞拉耶佛玫瑰」也處處可見。這篇早年閱讀的文章情節,重新在腦海裡浮現。
波赫近代史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位於巴爾幹半島西部,原屬南斯拉夫聯邦中的六個加盟國之一。1980強人狄托去世後,族群間的矛盾更加激化,南斯拉夫各聯邦國也紛紛要求獨立。
1992年《波赫》通過獨立公投後,成立新興國家,此舉引發境內3成塞爾維亞人的不滿。他們不願意脫離南斯拉夫,便自行組成塞族軍隊與南斯拉夫聯手,引爆波士尼亞大規模內戰。
1992~1995年間,首都塞拉耶佛遭受到塞軍長達1000多天的圍城進攻。當時,聯合國卻將此定義為前南斯拉夫分裂後的內戰,而不聞不問。
塞拉耶佛街頭至今仍可見到斷垣殘壁,讓人民記住歷史的傷痕。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
1992年5月27日,首都塞拉耶佛的維斯米其納廣場,遭受到迫擊炮攻擊,有22位排隊買麵包的百姓不幸罹難。
斯梅洛維奇為了悼念死去的同胞,便在炸毀的廢墟裡,連續22天演奏大提琴,曲目為「阿爾比諾尼的G小調慢板」。此舉震驚全世界,同時也激怒敵方,並派出槍手狙擊。
韋德蘭.斯梅洛維奇 俄羅斯攝影師Mikhail Evstafiev於1992年拍攝。
阿爾比諾尼的G小調慢板 Adagio in G Minor (Albinoni)
政府軍為保障斯梅洛維奇的安全,於1993年年底,安排他離開塞拉耶佛,目前居住於北愛爾蘭。
受到斯梅洛維奇啟發,多人為他作曲與寫書,其中加拿大作家史帝芬·蓋洛威(Steven Galloway)就以斯梅洛維奇的行動,寫成了小說「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深獲好評。
波赫內戰與希望隧道
塞拉耶佛在1992年4月5日到1996年2月29日內戰期間,遭遇塞爾維亞人的反抗軍圍城1425天,是人類戰爭史上最長的圍城戰。其間,敵軍每天轟炸,水電、物資都被切斷。波士尼亞人堅守著領土,阻擋塞爾維亞軍的進攻。
為了獲得從聯合國運過來的各種救援物資,在沒有重型機器協助下,波士尼亞軍隊從1993年1月至7月間,挖了一條800公尺的隧道,高約1.5公尺,寬約1公尺。穿越塞拉耶佛市區機場的聯合國中立區, 突破敵軍封鎖,將物資運送到城內,也可將傷患外送,故稱為「希望隧道」。
模型圖上方那條發亮的橫線,就是地道的位置。
隧道博物館
我們來到隧道博物館,千瘡百孔的牆面,述說著戰爭洗禮後的蒼茫,博物館就是由隧道口遺址改建而成。首先觀看一部紀錄片,紀錄戰爭情景及人民挖地道的實況。同時,在地下也展示出當時軍人穿服裝、裝備、挖隧道工具、食物、運輸軌道等,再參觀隧道。
隧道內的空氣不是很好,與人交會時會很擁擠。為了讓遊客們實際體驗,同時又要顧忌到安全問題,所以1公里長的隧道只開放十公尺。
隧道博物館的牆壁彈痕累累。
隧道博物館入口
隧道博物館庭院
塞拉耶佛遭受到塞爾維亞軍圍城進攻地形圖
地道入口
展示各項物品
圍城當時的軍人,只能穿著克難的服裝。
左側為手工製的克難槍枝。
地道。
慕斯塔爾 老橋
慕斯塔爾城原先只是波士尼亞內陸山區的礦場,通往「亞得裡亞海」港口的通道。拜占庭時代,城內的內雷特瓦河上建有木橋便於運輸礦產,但木橋易受風雨腐蝕。
1557年,鄂圖曼帝國佔領期間,「蘇里曼大帝」下令建造一道石橋,工程花費九年,建造了名為「Stari Most」的石拱橋。當時無論橋的跨度和高度,都是世界第一,堪稱工程界的奇蹟。該城也因此橋而得名。
慕斯塔爾 老橋。
取之網路
老橋上遙望老街。
此橋矗立427年,經歷多次地震依然屹立不倒。卻毀在1993年,波士尼亞內戰的砲火中。內戰結束後,2004由聯合國文教科組織將其修復,2005年慕斯塔爾老城與老橋一併列為人類世界文化遺產。
在附近吃過午餐,冒著雨參觀這座老橋。不知是否上蒼也憐憫慕斯塔爾,在此二天都下著細雨,所以心情也格外沉重。 進入橋頭的左下方,有一塊石碑寫著「DON'T FORGET '93」勿忘93年的傷痛。
整座石橋的路面,歷經數百年的磨擦,非常光亮,雨天行走要小心滑倒。老橋的設計者似乎也考慮到此問題,所以在橋面上加裝橫條止滑,不過還是要小心。
老橋毀在1993年波士尼亞內戰的砲火中。(資料照片)
2006年的老橋。
橋頭左下方,石碑寫著「DON'T FORGET '93」勿忘93年的傷痛。
設計者在橋面上加裝橫條止滑。
老橋博物館
參觀完老橋,在老橋的東端就是老橋博物館。博物館是十五世紀的防禦塔樓改建而成,於2006年開館。
博物館入口。
博物館分三個部分。我們首先攀爬至五樓,由上往下走參觀。
第一部分,塔樓毎一層都展示重建時發現的考古遺物,展品附有圖表,解釋與老橋有關的歷史。塔樓頂端有涼亭,可俯視慕斯塔爾全景。
塔樓頂端的涼亭可俯視慕斯塔爾全景。
展示考古遺物。
第二部分,塔底下的考古遺跡。包括屬於原始木橋及石橋的基礎建設。
原始木橋及石橋的基礎遺址。
第三部分,稱為“迷宮”,展示老橋的攝影照片,及修復老橋的影片與圖表。
展示修復老橋的影片與圖表。
資料照片。
用液態金屬灌入插進石材的鋼釘縫隙中,使兩者更加密合固定。
採用古老的工法復原老橋。
利用石材上的榫舌與榫眼固定密合。
參觀完老橋博物館,由另外的出口走出就是老街。
老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