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斯坎德培廣場及四周建築、國家烈士塚
阿爾巴尼亞-斯坎德培廣場及四周建築、國家烈士塚 阿爾巴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西隔亞得里亞海與義大利相望;南面與希臘接壤;東臨馬其頓;東北是塞爾維亞、科索沃;北接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一直是歐洲邊緣化的國家,命運多舛,在歐洲屬於較落後的國家。1912年獨立,首都帝拉那。 帝拉那 1920年訂為首都,二戰時被德義法西斯佔領,1944年 ,霍查領導的勞動黨成立臨時政府,獲得解放, 1944~1990被封閉了46年。1992年邁向民主後,經過改革整頓,市區才漸漸有現代的建築。
帝拉那市景。
下塌的旅社就位於國家歷史博物館旁。
斯坎德培廣場
斯坎德培廣場是阿爾巴尼亞首都帝拉那最重要的廣場,1968年以阿爾巴尼亞名族英雄—斯坎德培命名。廣場東面為阿爾巴尼亞歷史最悠久的尹伸貝清真寺,以及醒目的現代建築文化宮。廣場南方有政府大樓、帝拉那大學。廣場北方是國家歷史博物館。上曾有共黨頭目雕像,1991年2 月共產主義垮台後,被人民剷除。
斯坎德培廣場正在整建,由房間拍攝。
斯坎德培雕像
斯坎德培(1405~1468)是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英雄,出身貴族,曾經在土耳其的宮廷做人質。早年是鄂圖曼蘇丹穆拉德二世手下的悍將,趁著匈牙利進攻鄂圖曼帝國時,起兵反抗,並且重新皈依天主教。1443年以克魯亞城堡為中心,率領阿爾巴尼亞騎兵,展開長達25年的獨立戰爭。1450年、1457年、1467年,鄂圖曼帝國三度圍攻克魯亞城,但始終未能成功。但他死後,鄂圖曼帝國終於在1478年第四次克魯雅圍攻戰中獲勝。到1501年,鄂圖曼帝國征服了阿爾巴尼亞。
斯坎德培使用黑色的雙頭鷹作為標誌,阿爾巴尼亞自1912年獨立後及至今日,國旗及國徽仍沿用此雙頭鷹標誌,因此被稱為「山鷹之國」。
1968年在他逝世500周年紀念時,將阿爾巴尼亞首都帝拉那最重要的廣場命名為斯坎德培廣場,並在廣場中央豎立著斯坎德培塑像與紀念碑。
斯坎德培雕像。
尹伸貝清真寺
尹伸貝清真寺是帝拉那最古老的建築,1789年莫拉貝開始建築,1823年由他的兒子哈奇尹伸貝完成。
共黨統治時期,清真寺被關閉。1991年1月18日,儘管執政當局的反對,成千上萬的人民帶著國旗闖入,清真寺被迫開放。清真寺的壁畫描繪樹木、瀑布、橋樑和大自然,在伊斯蘭藝術中非常罕見。
尹伸貝清真寺。
尹伸貝清真寺夜景。
尹伸貝清真寺大門。
鐘樓
建於1830年,高約35公尺,爬到鐘樓頂上可以俯瞰整個廣場。這裡以前是市集所在地,日落的光影會照在鐘樓上。日落時間冬季約4點, 夏季約7點,太陽下山市集就散了。居民以鐘樓上的日影,判斷市集是否結束。
文化宮
白色大理石的複合式建築,包括國家劇院、商店、藝廊、旅遊中心等。1960年由蘇聯捐資興建,1966年完工。
文化宮裡劇院上演的節目海報。
總統府。
帝拉那大學
1957年建立時稱為國立帝拉那大學,1985~1992曾更名為恩維爾霍查帝拉那大學,共有8個學院。
帝拉那大學 。
帝拉那大學畢業生在旅社會議室舉辦活動。
國家歷史博物館
位於廣場北面,外觀為巨幅馬賽克鑲嵌畫。館內豐富的展覽品依年代順序排列,可以藉此瞭解阿爾巴尼亞的歷史。我們參觀期間,內部沒有開燈,不知是省電還是停電。館內有專業的導覽人員,不能照相。
國家歷史博物館。
壁畫左方描繪二千多年前的先祖伊利里亞人開疆闢土,千百年來抵禦外敵,一直到現代的民主改革。人物栩栩如生,表現阿爾巴尼亞的榮耀與光輝。
市區的裝置藝術。
國際文化中心
金字塔式的建築,是共黨首領恩維爾霍查的女兒和女婿於1988年所設計建造,原本是霍查紀念館, 1991年共黨垮台後改建為文化中心。因阿爾巴尼亞人民對恩維爾霍查任內的領導非常不滿,所以多數人建議乾脆將它拆除,以免見物思景。 金字塔前有和平鐘,象徵阿爾巴尼亞遠離共黨統治,祈願安居樂業,不要再打殺劫掠。
目前建築內部已荒廢,外觀的大理石斜坡和玻璃帷幕已淪為溜滑梯和塗鴉牆,殘破的情景令人感慨。
碉堡
20世紀60年代初,阿爾巴尼亞在政治上既反美又反蘇。同時在領土上與義大利、希臘、南斯拉夫等鄰國也存有歷史宿怨與糾紛,可說是國門之外皆為敵人。當時的領導人有著強烈的危機意識,並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全民動員建造碉堡。
阿爾巴尼亞面積2.8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300萬,卻密密麻麻分佈著35萬座碉堡,號稱碉堡王國,如今卻意外成了觀光景點。
展示的碉堡。
郊區的碉堡(行車時拍攝)。
國家烈士塚
位於帝拉那南郊沙烏庫山崗上,裡面有白色紀念塔和幾百座烈士墓塚,埋葬二戰時反法西斯的烈士英雄。阿爾巴尼亞之母雕像高12公尺,身著阿爾巴尼亞民族服裝,手舉著象徵理想與光榮的紅星和月桂花環,護衛著長眠在此的國家英雄。
要先登數十台階才能到達國家烈士塚。
阿爾巴尼亞之母雕像。
烈士墓塚。
由國家烈士塚遠眺帝拉那市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