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維亞及聖母主教座堂
塞維亞是安達盧西亞首府,全國第四大城,南部第一大城。也是西班牙南部藝術、文化與金融中心。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的16~17世紀,是世界最繁榮的城市,也是對美洲唯一的貿易港口。因此新大陸的黃金與白銀運到歐陸其他地區,都以此港為轉運站。1992年世界博覽會在此舉辦。
塞維亞聖母主教座堂(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la Sede)是塞維亞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原是摩爾人的清真寺。1248年西班牙將摩爾人驅逐後,將清真寺改為天主教堂。後因年久毀壞嚴重,1402年拆除重建。

教堂寬116公尺,長76公尺,主祭壇高42公尺,占地一萬一千平方公尺。1506年竣工時,取代土耳其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世界最大的教堂。目前僅次於梵諦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及倫敦聖保羅教堂,為世界第三大教堂,1987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教堂建造時期,適逢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黃金時代。在資金與人才充分配合下,建築雕刻與裝飾陳設,塑造出氣勢不凡的哥德式教堂。同時也彰顯了塞維亞的財富。
現在教堂中只剩下希拉達塔(La Giralda)及柑橘園,是屬於原來的清真寺所遺留。希拉達塔帶有伊斯蘭建築風格,原本是清真寺的宣禮塔(叫拜塔),高98公尺,分34個轉折。前往塔樓頂部是斜坡而不是階梯,以便於宣禮人士騎馬到塔頂。後來改建為鐘樓,鐘樓頂上建有一座雕像,稱作El Giraldillo,代表信仰。
塞維亞聖母主教座堂
柑橘園
希拉達塔
尖拱、飛扶壁都是哥德式建築的特色。
由鐘塔俯瞰教堂建築。
鐘樓
由鐘塔俯瞰塞維亞市區。
前方圓形建築是鬥牛場。
華麗的哥德式建築。
管風琴
這裡也是哥倫布的埋葬之地。哥倫布(1450/1451.10.31 ~1506.5.20)去世後,遺體曾安置於多處,如塞維亞、聖多明哥大教堂、古巴的哈瓦那等地。1898年又被送回西班牙安葬在塞維亞聖母主教座堂。而哥倫布棺槨周邊抬棺者,代表航海時期四個西班牙王朝的國王 : Castilla、Leon、Aragon及Navarra。
哥倫布靈柩
塞維亞聖母主教座堂的鑲金屏風上,雕有一千位聖經上的人物。鑲金屏風下有聖母與聖子的神龕,費時80年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壇屏風,也是教堂鎮寶之物。
鑲金屏風。
黃金塔
聳立在瓜達基維河畔的黃金塔,是由阿爾摩哈德王朝於1221年興建。呈12邊形,作為河上瞭望防禦之用。擁有貿易中心地位的塞維亞,為彰顯它的繁榮,古代時外壁曾鑲有金磚。
黃金塔
佛朗明哥
西班牙有兩種世界聞名的國技。一是鬥牛。另外就是佛朗明哥。佛朗明哥(Flamenco)是安達盧西亞的吉普賽人民,綜合了歌曲、音樂和舞蹈的一種表演藝術。它屬於即興舞蹈,沒有固定的動作,全靠舞者和演唱、伴奏的人以及觀眾之間的情緒互動。舞者在吉他伴奏下起舞,時而歡樂、時而哀傷;時而奔放、時而沉郁。舞者的體態、腳步節奏及女舞者的手指動作,都是佛朗明哥舞的重要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