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紙教堂-台灣地區朝聖世界十大教堂之一
遠見雜誌2017年報導,根據網路溫度計運用《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整理出台灣地區討論最熱烈的世界十大教堂,排名如下:
1.西敏寺大教堂(英國)、2.聖母院(法國)、3.聖家堂(西班牙)、4.路思義教堂(台灣)、5.埔里紙教堂(台灣)、6.彩虹教堂(關島)、 7.米蘭大教堂(義大利)、8.聖彼得教堂(梵蒂岡)、9.科隆大教堂(德國)、10.聖索菲亞大教堂(土耳其)。
從數據來看,造型華麗、細節繁複的哥德式最受歡迎。畢竟一座偉大的建築,不只是外表,還包括它所經歷過的時代及歷史意義。不知是否是地緣及人情因素影響,這十座最受歡迎的教堂其中二座在台灣,分別是第四名的路思義教堂,及第五名的埔里紙教堂。如果想要了解紙教堂,應該先從桃米生態村說起。
桃米生態村的誕生
桃米生態村位於埔里鎮西南方5公里處,海拔約在420至850公尺之間。早期因魚池五城缺乏米糧,需至埔里購米,挑米經過之坑谷故取名「挑米坑」,光復後因戶籍普查調整時筆誤改為「桃米坑」。
歷經921地震之後,桃米村的居民開始思考,如何重建家園?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發現桃米社區18平方公里的面積,少有開發,生態物種非常豐富。以青蛙來說,台灣29種當中,當時被發現的就有23種。居民認為在這都市化的社會中,低開發的地區將會因禍得福。若將環境保育成為社區轉型的目標,成功機率會很高,故取名「桃米生態村」。
青蛙老闆歡迎您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協助「桃米社區改造」,以自然生態為資本,集結社會力量,營造民宿餐飲等周邊產業,培訓生態解說員,打造生態旅遊村,桃米成為青蛙樂園。因此,村民將青蛙當成這裡的老闆,如果在路上遇到青蛙時,會禮讓老闆,而不是抓回去變成餐桌上的田雞。
陪青蛙老闆坐坐。
除了青蛙外,還擁有多達161種台灣原生蝴蝶、67種台灣蜻蛉、71種鳥類、400餘種原生植物及200多種濕地植物等。並有6條大小溪流、3處溼地。村民開始以自然生態為村落未來發展目標,胼手胝足重建。利用村內得天獨厚的資源,森林、溪流、濕地及生態池,提供各種野生動、植物棲息生長環境,所以非常適合安排親子踏青生態之旅。
紙教堂新故鄉見學園區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於1999年2月在埔里成立,孰料9月21發生大地震,「新故鄉」立即成立「埔里家園重整工作站」,在產、官、學、社跨域合作下, 展開埔里地區各項重建工作;2005年,成立「附屬社區見學中心」,並在桃米籌建「新故鄉見學園區」;2008年的1月25日紙教堂完成立柱,2008年921地震9週年,「紙教堂新故鄉見學園區」在桃米生態村開園。園區以紙教堂為主建築,並包含其他設施及多項裝置藝術。
園區自然小徑設置重建蛙鑲嵌牆,鑲嵌屬於各團隊的重建故事。
左邊是紙教堂,右邊為見學中心。
紙教堂的由來
日本阪神在1995年發生大地震,該地區房屋嚴重損毀,建築師坂茂為阪神地區倒塌的「鷹取教會」,利用紙建築建造一座暫時的教堂,取名為「Paper Dome」,成為天主教大阪總教區災後的精神指標。
2005年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受邀參加阪神地震十周年的紀念活動,得知鷹取即將拆遷「Paper Dome」。提出將拆卸的「Paper Dome」移築到台灣,以沿續它災後撫慰人心的使命,並可做為台灣與日本地震社區重建的交流平台。
於是這間象徵地震重建意義的「Paper Dome」功成身退後,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坐落在青山綠水的「桃米生態村」地區,並有了一個新名字「紙教堂」。於2006年重建,結合了這裡的人文、生態、環境美學,可以說安得其所。2008年9月21日正式啟用,Paper Dome昔日風華,得以再現。建築師坂茂於2014年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其代表作正是這座撫慰兩國人心的「紙教堂」。
紙教堂入口招牌,黝黑的木頭上,鑲嵌紫色鳳蝶幼蟲雕塑。
紙教堂
紙教堂前方廣場的裝置藝術。
紙教堂的構造
這座充滿現代感的紙教堂,建築本體使用58根高壓紙漿製造的管狀立柱支撐。柱子中空,長5公尺,直徑33公分,厚1.5公分,每根紙管的抗壓強度卻達6936公斤。柱與柱之間的距離不盡相同,裡面的柱子間隔比較緊密,外面的柱子間隔比較稀疏,目的是方便進出。
紙教堂移到台灣做了一些改變,就是地板改為石材,取代臨時性的連鎖磚;教堂內部增加80個紙筒座椅,這在日本是沒有的,椅長二點五公尺,可以荷重一千五百公斤;
教堂外長方形迴廊窗框,可以開關防止斜雨。原先的浪板,改用平面型的PC板便於清洗。
微微透光的橢圓形屋頂天幕,是PVC薄膜材質所構成,防水又透光,並抬高了五十公分,目的是拉大屋頂的斜度,讓雨水快速流下。使用溫暖的黃色燈系,給人一種柔和溫馨的感受,營造出沉靜又神聖的氛圍。
紙教堂中沒有十字架,而以講台後方的一幅畫來詮釋,這幅畫是澳洲瑪麗亞方濟各傳教女修會Sr.Maria VanGalen, fmm的作品。 經由台灣瑪麗亞方濟各會的李碧圓修女取得版權許可,再委請埔里 本土油畫家梁又千先生重製。
畫中藉著充滿色彩的耶穌像詮釋著:暗紅色象徵天主的大愛,鮮紅色是耶穌為我們犧牲所流出的鮮血;藍色象徵聖神,代表聖母;黑色代表黑暗的勢力,地獄的陰府;紫色象徵神秘,代表天主聖三在宇宙間的奧秘;耶穌以懸掛的方式呈現出來,替代十字架。耶穌肢體的末端像樹葉,用綠色環保色彩,象徵生命、和平、大地,有著天主降生成人的意思。
紙教堂下的地下一樓是「流藝廊」。
「流藝廊」正在展覽版畫。
見學中心
「紙教堂新故鄉見學園區」除了欣賞紙教堂外,在教堂一旁的「見學中心」是由C型鋼和浪板建構而成,又被稱為「C棚架」。將堅硬冰冷的鋼材,彎曲成各種柔軟的形狀,呈現出「鋼中帶柔」的感覺;呼應「紙教堂」以柔軟脆弱的紙材,建造出的堅硬無比的建築,象徵著「柔中帶鋼」,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2011年,邱文傑以此設計,獲選為中華民國優良建築師獎。
見學中心
丁芳池
為紀念提供土地的塗丁芳家族而命名,讓老農民關懷社區公益的故事廣為流傳。紙教堂主體建築的基地,為塗丁芳家族所擁有。佃農出身的塗丁芳在「耕者有其田」政策實施後,由原地主手中放領而來,塗家所需稻米均仰賴這塊田地,有著家族重要的共同記憶及深厚的情感。
2003年塗丁芳臨終前,交代兒子塗龍雄,這塊土地千萬不能變賣,可以朝向對社區有意義、有貢獻的方向去運用。2005年,當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為尋找紙教堂落腳處而拜訪塗龍雄時,他認為紙教堂園區的設立,符合父親期許,慨然允諾,配合相關法令長期租賃。目前,丁芳池內主要栽種的是水荷花。
搖晃的記憶
紙教堂右側有片荷花池,6~7月時荷花盛開,為紙教堂的增添不少詩情畫意。池邊不遠處有半艘船,是藝術家王振偉的作品,取名為「搖晃的記憶」。船的下方佈有鋼筋,看過去有房屋倒塌後裸露的感覺;站在船上船會搖晃;船與鋼筋的碰撞會發出聲音。所以無論視覺、聽覺及感覺都彷彿正在經歷一場地震時的情景。
愛與互助燈
這座由兩個人手牽手形成一個圓形,像一枚戒子的裝置藝術是愛與互助燈,晚上會發出不同色彩的光芒。象徵人與人之間互相友愛、互相幫助,就是從事社區工作者的重要理念。
平安蛙
這隻正在祈禱的青蛙神態非常虔誠,是留日藝術家張家銘的作品。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震引發海嘯, 讓許多人回不了家。日語「青蛙」與「回家」同音,象徵祈求災後的居民能重回家園。
祈福蛙
是藝術家張家銘的作品。921地震後,青蛙躍升為桃米人老闆,是社區轉型與價值轉變的象徵。
平安鐘
輕輕敲擊平安鐘,讓祝福迴響天際,傳予身伴的知己,及遙遠的心之所繫 。
夢蝶飛花
停棲在綠色C型鋼牆上的「夢蝶飛花」,是由竹編工藝家蘇素任所創作竹編鳳蝶。以竹、鐵為材,運用自由編織法及輪口編交織而成,碩美的鳳蝶有著獨特的造形,展現出剛柔和諧之美。
蝴蝶風起
「蝴蝶風起」裝置藝術是藝術家王振瑋的作品,以不鏽鋼為材質。蝶如其名,會隨風起舞,只要徐徐微風,蝴蝶就會優雅轉動。
飛行的大樹
飛行的大樹是藝術家王振瑋的作品,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寓意。
蝶夢亭和夢蝶亭
座落在園區新舊堤防之間,荷花田區,設置二座竹構築休憩設施,名為「蝶夢亭」和「夢蝶亭」,是生態村新登場的作品,呈現出結構韻律之美。水保局長期協助桃米社區發展,藉由此新建地景,可提供結合休閒農業與生態旅遊的多樣農村體驗遊程。
蝶夢亭和夢蝶亭以石塊為基礎,利用南投在地孟宗竹片編製結構,亭脊使用竹編與透明PVC板。竹棚長約20公尺、寬10公尺。從上空俯視,蝶夢亭的亭頂造型為琉球青斑蝶的食草「歐蔓」之葉。
蝶夢亭
棚架內部灑落如竹林中光影交輝的斑駁意境。
夢蝶亭的亭頂造型為大紅紋鳳蝶的食草「大葉馬兜鈴」之葉。
夢蝶亭
蛹之生
荷花池旁一間阿嬤的土角厝,名字叫蛹之生,以台灣傳統「編竹夾泥牆」工法建成。蝶蛹的外觀象徵蛻變與新生,祈願埔里蝴蝶王國能夠風華再現。
園區景觀
鞦韆
這隻青帶鳳蝶一直圍繞在園丁周圍飛舞或休息,久久不肯離去。
園區的蝴蝶種類。
園內的餐飲美味,且價錢公道,還附送溫熱紅茶一杯。
「桃米生態村」觀後感言
1999年921大地震的震央在南投縣,縣內多數村落災情嚴重,九九峰一夜禿頭,令人驚心,至今難忘。當時災後發展「生態社區」、「地方創生」形成一股潮流。一時之間,災區重建地區常被冠以「綠色奇蹟」、「再造美好家園」等標題,屢屢登上全國性的平面與電子媒體版面。
九份二山是921大地震的震爆點,西側的「中寮」及東側的「桃米」,兩地災情慘重,都是政府災後復健的重點村落。數年流過,命運有異。中寮在水保局協助下,成立「和興有機文化村」,並獲選為全球第九個國際生態村。園區中打造健行步道、原生種植物園等47個景點。可惜好景不常,當年的「模範生」,而今,曇花一現,又復歸荒涼,如同經歷一場夢境,2008年已完全歇業。
反觀,越過稜線的桃米,原本是不起眼的老舊村落,由民間團體、專業學者及在地居民共同努力下,逐步轉型為兼顧生態保育和生態旅遊的家園,一躍成為台灣生態村的代名詞,持續至今,帶給台灣鄉村社區永續發展的重大啟示。
總歸一句話:「生態觀光不能只靠口號,需調查根基,訂定目標,要團結無私,貫徹執行才是王道」。
桃米生態體驗季節
魚蝦生態探索:3-12月。 螢火蟲:4-5月。夜間賞蛙:4-9月可預約導覽。
賞荷最佳時間:約6-9月。 賞蝶:5-10月。
桃米農遊喜體驗季節
樹葡萄農事體驗:1 -5月。茭白筍:4-9月。百香果:7 -12月。
紙教堂入園費:一律50元。
「桃米生態村」…服務電話:049-291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