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

「春風秋月須臾轉,年年重陽,又近重陽,青絲已然換華髮。」

我國是一個敬老崇孝的國家,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節,也稱為敬老節。易經中九為陽數,故將重九稱為重陽。「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長壽之意。與除夕、清明及中元合稱為傳統祭祖的四大節日。

              古人對長者年齡有細膩區分,並付與深奧的涵義:

               60歲以上的老人稱【耆老】。【耆】音奇,拆字分為老與日,表示該過老年的日子之意。

              70歲以上的老人稱【耋老】。【耋】音跌,拆字分為老與至,表示老年人容易跌倒之意。

               80歲以上的老人稱【耄老】。【耄】音冒,拆字分為老與毛,表示老年人意識不清晰之意。

              90歲以上的老人稱【耈老】。【耈】音苟,拆字分為老與句,佝為駝背且有皺紋的老人。

            百歲以上的老人稱【期頤】。【期頤】期是期待,頤為顧養,意為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需別人顧養。

剪輯_2.jpg

剪輯_7.jpg

 

 其實,年齡不在於大小,是否健康才是重點。暮年應是美好生活的開始,一種從容、一份悠閒。年輕時,塗了粉彩上台是為了工作,要養家活口;退休後,卸去妝容,才是真正的生活,雖老了容顏,卻增添了閱歷,成熟了心智,四季輪迴,各有風采。要知:「莫言秋色山容淡,山到深秋紅更深」的道理。

元朝‧盧摯的《蟾宮曲》,詞意寫的頗好,令人玩味。

想人生七十猶稀,百歲光陰,先過了三十。

七十年間,十歲頑童,十載尪羸。(尪羸音同汪雷,意指瘦弱之人)

五十歲除分晝黑,剛分得一半兒白日。

風雨相催,兔走烏飛。

仔細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剪輯_3.jpg

剪輯_5.jpg

DSC05092_調整大小 .JPG

 

孔子描述自己「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應該也是老年人面對人生最理想的態度。重陽將近,祝福天下長者都能「快活」、「樂而忘憂」,做個快樂無憂的老人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孫磊 的頭像
    孫磊

    雲遊浮生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