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9)以色列精神堡壘-馬薩大
馬薩大
馬薩大永不再次陷落!
馬薩大位於猶太沙漠東側,臨近死海海岸, 是一座岩石山頂。南北長約600公尺,東西寬約300公尺,周圍城牆長約1400公尺。東側懸崖高約450公尺,西側懸崖較低約100公尺,山頂平整。通向馬薩達的自然道路極為險峻,最主要的是東側的「蛇行路」。天然地形易守難攻,自古希律王建有堡壘,目前有纜車可到達。
馬薩大
馬薩大國家公園
馬薩大模型,地形東高西低。
在東側搭乘纜車上山
東側的「蛇行路」。
馬薩大遺跡
黑線以下是原有的遺跡,以上為修復的遺跡。
猶太人起義事件
西元66年,猶太戰爭爆發。猶太人反抗羅馬,羅馬派出大軍鎮壓;西元70年,耶路撒冷陷落,聖殿被摧毀,被追捕的猶太人陸續逃到馬薩大;西元72年,羅馬總督率十軍團包圍馬撒大,並開始在西側紮營、修築高台;西元73年羅馬軍完成築台,攻破城牆,但他們看到的卻是960具屍體和燒毀的建築。
南北長約600公尺,東西寬約300公尺,地勢平坦。
希律王北宮模型,在最北端懸崖上建築三層皇宮。
在城堡上很清楚的看見死海及對岸的約旦。
粉牆,有些牆壁的彩繪還存在著,已二千多年了!
懸崖上第二層圓形皇宮。
四塊處是羅馬軍包圍馬撒大後,在西側紮營的位置。
堆土修築高台。
浴場底部架高的加熱系統。
儲水池 。
養家禽處。
猶太最後的據點-馬薩大
馬撒大陷落前夕,指揮官集合守軍發表演說:「強調面臨生死榮辱的關頭,寧可為自由犧牲,決不屈從羅馬人的奴役。」-最終大家選擇自殺。
猶太教義不可以自殺,於是,他們決定:毎位軍人先回家殺死家入,再回營集合編組,十人1組,抽出一人殺其他九人,生存者再重複編組,存活者不斷犧牲,直至最後剩下一人再自殺;如此一來,只有最後一人違反教義,就這樣960人均壯烈犧牲。
陶片上寫著十位抽籤勇士的名字。
根據加利利猶太軍司令約瑟夫所撰《猶太戰記》記載:猶太起義事件時,最後僅有兩個大人和五個小孩躲在蓄水池裡得以倖免,因此得知城破前發生的事。
馬薩大不僅代表猶太人的國家意識,也是以色列新兵訓練必須要來誓師的聖地,新兵在宣誓時的口號就是:Masada shall not fall again!馬薩大永不再次陷落!
1938年,美國考古學家發現馬薩大遺跡,讓世人知道這悲壯事件是真實的,而非編撰的故事。以色列於1963~1965年完成主要的發掘工作。1966年馬撒大國家公園向遊客開放;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馬薩大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後記
馬撒大淪陷是羅馬帝國戰勝猶太人的標誌,西元135年羅馬皇帝哈德良驅逐猶太人,將該地改名「巴勒斯坦」,從此猶太人流散世界各地達2000年之久。之後歷經阿拉伯人長久統治,1948年5月14日英國終止託管巴勒斯坦 以色列立即於1948年5月15日宣布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