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9)托斯卡尼大區-佛羅倫斯、比薩主教座堂、聖吉米納諾
托斯卡尼大區位於義大利中部偏西臨海,首府為佛羅倫斯。托斯卡尼以其美麗的風景和豐富的藝術遺產而著稱,經常被評價為義大利的最美麗的代表。該區已有6處被列為世界遺產,而我們參觀3個地方:佛羅倫斯歷史中心(1982年)、比薩主教座堂廣場(1987年)、聖吉米納諾歷史中心(1990年)。
托斯卡尼大區實質上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藝術遺產包括建築學、繪畫及雕塑,被許多的博物館收藏,而最知名的博物館是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其他知名人物如: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及但丁(義大利語之父)都出生於托斯卡尼。
托賽利小夜曲作品第6號,又稱《夜鶯小夜曲》
作者:恩里科·托塞利 出生地:佛羅倫斯 音樂取自YouTube
佛羅倫斯
佛羅倫斯是義大利中部托斯卡尼大區和佛羅倫斯省的首府,是該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主要的歷史、文化和商業中心。
佛羅倫斯由凱撒大帝於西元前59年所建造,本來是軍營,至13世紀時,商業才開始蓬勃發展;此時詩人但丁揚棄拉丁文,用佛羅倫斯母語寫詩,豐富了義大利文字。16世紀初期,富商麥地奇家族崛起,掌握政經大權,因本身愛好藝術,擔任文化保護者,於是大力鼓勵新型藝術的發展,而且對建築及科學也有不少貢獻。建築方面,有烏菲茲美術館、皮蒂宮等;科學方面,曾贊助過達文西及伽利略二人。佛羅倫斯在藝術及建築上的輝煌成就,麥地奇家族功不可沒。1865-1871年間,曾一度是義大利統一後的首都。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斯主教座堂,為歐洲第四大教堂。建於西元1296年,由阿諾爾.迪.坎比奧所設計,長153公尺,寬90公尺。教堂的圓頂,由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設計,採用羅馬式的建築,花了14年才完成,是工程最艱鉅的地方。攀登到教堂圓頂上可以俯瞰全市風景,不過必須先爬643個階梯才能到達。
聖母百花大教堂。
教堂的立面是由埃美利奧.德法布里斯所設計。牆面使用白、綠和粉紅色的大理石鋪砌而成,色調非常和諧、優雅。整個教堂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牆面使用白、綠和粉紅色的大理石鋪砌而成,色調和諧、優雅。
教堂內部
圓型穹頂的繪畫。
攀登到教堂圓頂上可以俯瞰全市風景。
聖若望洗禮堂
聖若望洗禮堂位於主教座堂西邊,為白色八角形羅曼式建築風格,11世紀改建而成,佛羅倫斯的孩童都在此受洗,三扇銅門上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被米開朗基羅讚為「巧奪天工」。洗禮堂南北東三面留有出入口,其餘五面封閉。東面的正門稱為「天堂之門」,由雕刻家吉貝爾蒂1452年完成,原作因洪水受損,1911年修復後存放主座教堂博物館,現在東門上的浮雕是複製品。
「天堂之門」是東面的正門,刻有精緻的青銅浮雕。
喬托鐘樓
教堂旁邊的鐘樓由文藝復興開創者喬托設計,又稱「喬托鐘樓」。屬於哥德式建築,四角為高85公尺的四個多邊形扶壁,整個建築布滿各種色彩的大理石鑲嵌 非常壯觀。
教堂周圍街景。
市政廣場
市政廣場上有個佛羅倫斯民主象徴的凉亭,展示許多雕塑。當地導遊特別介紹「薩比納婦人被姦」(The Rape Of A Sabine Woman)雕刻像。是雕刻家詹博尼亞於1583年的作品。描述一名被羅馬士兵強暴的薩比納婦人,驚慌的婦人嘴角上,卻帶有一絲微笑。因為當時生活艱苦,若能跟隨羅馬士兵,生活將會立即改善。而她的先生倒在羅馬士兵的胯下滿臉恐懼。 整件作品表現出肌肉線條的力與美,扭曲的身軀蜿蜒如蛇。值得一提的是婦人的臀部,羅馬士兵手指抓住婦人臀部處是凹陷的。雕刻家詹博尼亞在堅硬的大理石上,卻能呈現出彈性的肌膚,這也是作品廣受好評的原因之一。
薩比納婦人被姦雕像正面 。
薩比納婦人被姦雕像背面。
帕爾修斯殺死美杜莎。
市政廣場上的海神噴泉。
老橋位於阿諾河上,是1944年德軍撒退時,唯一留存的橋樑。
共和廣場。
共和廣場旁新市場小豬雕像,這隻小豬與加拿大布查花園的小豬一模一樣,可能是雙胞胎,不知那一隻先問世。
聖吉米納諾
托斯卡尼是一個著名的山城,有「有美塔之城 」。聖吉米納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塔房呢?原來是在12~14世紀間,不同家族間相互競爭的結果。每個家族都想蓋出比對手高的塔房,一則顯示財富,再則居高臨下可以監視對方的一舉一動。全盛時期共有76座塔樓。但14世紀,黑死病大流行後便隨之告終,到現在,只殘存著14座高塔。不過,這完全不損它美塔之城的名號,反而添上歲月的痕跡,更具有迷人風味。在西元 1990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聖吉米納諾
這座高聳的紅磚灰石城牆,就是入城處。
山城添上歲月的痕跡,更具有迷人風味。
主教座堂廣場是當地人民政治、宗教及活動中心。
緊臨著主教堂廣場的是水井廣場,廣場中央有座13世紀的八角形古井,因此稱為水井廣場,是當地的市場和節慶比賽的場所。
城內最高的塔 Torre Grossa 可以購票登塔欣賞托斯卡納的風光。
由高處觀賞山城。
繪風景畫。
比薩主教座堂
進入古圍牆拱門便是奇蹟廣場,在一片草地上有四大建築:比薩主教座堂、比薩斜塔、聖若望洗禮堂、洗禮堂墓園。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1987年,比薩主教座堂廣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搭交通車前往。
人口處。
主教座堂
比薩主教座堂正式名稱為聖母升天主教座堂,是天主教比薩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建於1063~1092年間,由雕塑家布斯凱托·皮薩謹主持設計,屬羅馬式建築。教堂平面呈長方的拉丁十字形,長95米。縱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圓柱。縱深的中堂與寬闊的耳堂相交處為一橢圓形拱頂所覆蓋,中堂用輕巧的列柱支撐著木架結構屋頂。
比薩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正門。
主教座堂內部。(網路照片)
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比教堂本身,名氣似乎更大一些,其實,它只是比薩主教座堂的鐘樓,位於教堂的後面。因其特殊的外形、以及在歷史上與伽利略的關係而名聲大噪。建造於1173年8月,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傾斜角度3.99度,偏離地基外沿2.5米,頂層突出4.5米。1174年首次發現傾斜。
比薩斜塔。
聖若望洗禮堂
聖若望洗禮堂位於大教堂的前方,始建於152年,直到 14 世紀才完工,是奇蹟廣場第二古老的建築。洗禮堂高54.86米,周長107.24米,為義大利最大的洗禮堂。洗禮堂反映了基督教中的洗禮文化,洗禮堂多為八角形或更多邊形不過,比薩的聖若望洗禮堂為圓形結構。聖若望洗禮堂有著羅馬式拱門、哥德式的尖拱,以及帶有紋路的磁磚,創造出獨特精緻的藝術瑰寶。聖若望洗禮堂也是傾斜的,目前向主教座堂傾斜0.6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