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四)凱薩琳宮
凱薩琳宮位於聖彼得堡以南,14公里處的普希金公園內(原名為沙皇村,1937年為紀念詩人普希金逝世百年而改名)。是彼得大帝於1723年,仿建一幢凡爾賽宮的建築,佔地567公頃,送給其后凱薩琳一世做為禮物。
西元1743~1756年間,伊莉莎白女王為了紀念母親凱薩琳一世,重建凱薩琳宮,並使用大量黃金裝飾宮殿。二次大戰時,該宮遭受納粹德軍破壞。1957-1963年間,政府依原型建築圖重新建造。
凱薩琳宮入口處。
凱薩琳宮地圖。
凱薩琳宮。
門口已排有長長的人龍。
一整排大力士扛著石柱塑像。
樂隊演奏。
宮內有一個面積約九坪大小的「琥珀廳」。此廳有一個傳奇的故事,要從1701年談起。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為了給他的王后一個豪華的居所,在柏林的夏洛特堡宮內建造了一間奢華宮殿。除了鑲嵌黃金和寶石外,內部最主要的裝飾材料為昂貴的琥珀,因此該宮殿稱「琥珀廳」。
西元1716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訪問普魯士。為了對抗瑞典,兩國結為聯盟。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便將「琥珀廳」送給了彼得一世做為俄普親善禮物。「琥珀廳」經拆卸運到俄國後,先是放置在冬宮,後來移置到凱撒琳宮。
1941年6月爆發蘇德戰爭,德軍攻陷列寧格勒(即聖彼得堡)。德國極其重視琥珀宮,於是將琥珀廳拆解裝成27箱,於1941年11月13日,用火車將琥珀運抵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1945 年同盟國將哥尼斯堡夷為平地,此後,琥珀的音訊全無,再也沒有人知道其下落,可所謂 : 成也德國,敗也德國。
1979年蘇聯政府重新修建「琥珀廳」,使用重達6噸的琥珀,於2003年修建完成。做為聖彼得堡建城300週年紀念。由俄國總統普丁與德國總理施若德共同揭幕。遊覽凱薩琳宮,只有「琥珀廳」不准拍照。
宮殿入口處。
睡醒的天使。
凱薩琳宮大廳(右手邊牆壁正在修護,用白布圍起來)。
用黃金與鏡子裝飾的巴洛克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