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諦岡
梵諦岡--天主教會最高權力中心所在地,是中華民國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的西北角高地,面積44公頃(約中正紀念堂2倍大),是一個內陸國中的城邦國家。也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及人口最少的國家。
中華民國駐梵諦岡大使館 。
MARTIN YOU RAISE ME UP 音樂取自YouTube
梵諦岡並無天然資源,也無工、漁、農及牧業。而以觀光、郵票、不動產出租、銀行利息和教徒們的捐款等,作為財政主要收入。國防方面,分瑞士近衛隊及梵諦岡憲兵。前者保護教宗及重要人物,後者維護社會治安。
梵諦岡主要參觀景點有聖伯鐸(聖彼得)大教堂、拉斐爾畫室。西斯汀禮拜堂及梵諦岡博物館。米開朗基羅在1530~1560年間,負責設計聖彼得大教堂,是遊客必訪的景點。教堂可容納六萬人以上,也是全世界最大教堂。梵諦岡博物館內所珍藏的名家雕塑、繪畫等藝術品,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及拉斐爾,及梵谷、畢卡索、雷諾瓦、濟安.貝尼尼等,多的令人嘆為觀止。
梵諦岡是我們義大利旅遊的最後一站,當地台籍導遊卻嚴肅的叮嚀:「千萬要小心貴重物品。梵諦岡外來遊客眾多,所以匯集了各地扒手之精英,竊案頻傳。偷兒非常敬業,不但技術高超,而且全年無休」。
松果廣場 雕塑家阿納爾多.波莫多羅的作品 「破碎的地球」。
華麗的天花板金碧輝煌,讓人目不轉睛,忍不住向朝天花板拍照。
參觀的人潮摩肩擦踵。
1506年出土,描述特洛伊城祭司勞孔及二個兒子遭大蛇纏繞而死之情形。
勞孔雕像
雅典學院這幅壁畫是文藝復興三傑的拉斐爾·聖齊奧所創作,以柏拉圖和亞理斯多德為中心,畫出各個古希臘與近東的哲學家、科學家們正在討論或沉思學術的各種形態,全圖總計繪有五十二人。
雅典學院
聖彼得大教堂五大觀賞重點,分別為:穹頂、青銅華蓋、聖彼得寶座銅雕、聖殤像、聖彼得廣場,順序以參觀路線為主。
《聖彼得教堂穹頂》
聖彼得教堂內部是十字架型建築,由米開朗基羅所設計,中間圓形穹頂有許多窗口,可以引光進來。
從外部觀看穹頂。
《青銅華蓋》
圓形穹頂底下的青銅華蓋是貝尼尼製作的,高29公尺的巴洛克式雕塑作品,共費時九年才完成,是世界最大的青銅雕塑。
《聖彼得寶座銅雕》
聖彼得寶座銅雕是貝尼尼在那裡設立了一座紀念碑式的聖彼得寶座銅雕,是典型的巴洛克藝術代表作。寶座四邊各有一位早期教父的雕像作裝飾,前面兩位是代表拉丁教會羅馬公教的安波羅修和奧古斯汀,後面兩位則代表希臘教會的東方正教的阿塔納斯修斯和克里索斯托,象徵基督教的普世合一性。座椅上方的彩色玻璃窗代表聖光,中心是一隻象徵聖靈的白鴿。
神職人員彌撒前的準備工作。
“ 我的肉體歸黃土,我的靈魂歸天堂,我的金錢歸窮人” -- 米開朗基羅
《聖殤像》
米開朗基羅於1499年時所創作的大理石雕。這塊重達3公噸的大理石,以其鬼斧神工般的技藝,雕琢出高174公分,底座寬195公分,神態仿若真人般的聖母懷抱耶穌像。雕像中流露出聖母失去兒子的悲痛,並散發出一股莊嚴之美。在當時都不敢相信這是出自於一個年僅25歲的小伙子之手。
《聖彼得廣場》
聖彼得廣場是大教堂延伸的前庭,可容納五十萬人,是羅馬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設計師貝尼尼認為,兩側橢圓形的貝尼尼迴廊,有如一雙手臂環抱著世人,就如同兒女投入母親的懷抱,產生與人接近的親切感。
聖彼得廣場瞰看。(取之網路)
聖彼得廣場瞰看。(取之網路)
《聖彼得廣場中的方尖碑》。 《巨大柱廊環抱著橢圓形廣場》。
《聖彼得廣場上的瑞士近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