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 (一) 首都塔林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位於歐洲東北部,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國土東臨楚德湖和俄羅斯,西臨波羅的海,北隔著芬蘭灣與芬蘭相望,南面與拉脫維亞接壤。首都塔林以空氣品質良好著名。
面積:45,227平方公里。人口:129萬人,(愛沙尼亞人69%,俄羅斯人24.8%,另有1.7%烏克蘭人、1%白俄羅斯人)。
經濟:是三小國中最強的國家,有「波羅的海之虎」稱號,為全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人均GDP為16,319.82美元,排名世界第44。資訊業發達,網路電話Skype為最著名代表公司。
宗教:全國高達75.7% 宣稱無宗教信仰,基督新教路德教派為主要信仰,占14.8% 人口。
塔林
首都塔林位於愛沙尼亞北海岸,隔芬蘭灣離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約有80km。是重要的商港、工業中心和旅遊勝地。昔日曾為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
塔林是800多年的歷史古城。1219年丹麥人最早在此建立城堡,此後,愛沙尼亞曾多次被北歐各列強統治,包括丹麥、瑞典、波蘭,最終被俄國兼併。
塔林古城擁有大約從十一世紀開始,至十七世紀各世紀的建築風格。十八世紀時,雖然受到俄羅斯帝國的統治,但是塔林依舊完整保留了中世紀的美貌。西元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11年當選「歐洲文化之都」。
新城區
塔林的觀光精華以舊城區為主,新城區波羅的海之路的歌謠祭廣場,以及卡德里奧皇宮,也是不可或缺的亮點。
歌謠祭廣場(Tallinn Song-Festival Grounds)
1869年愛沙尼亞民族自覺文化運動的傑森(Johann Voldemar Jannsen),在塔爾圖創辦第一屆的歌唱音樂節(All- Estonian Song Festival),從此以後,每5年定期舉辦一次大型的「歌唱節」活動,而下一屆將於 2019年舉行。
歌謠祭盛況(翻拍照片)。
多位名歌手曾來此演出 (翻拍照片)。
塔林歌謠祭 100週年紀念碑。
歌謠祭廣場。
2004年,在斜坡上豎立愛沙尼亞作曲家和演唱之父Gustav Ernesaks古斯塔夫 ‧ 艾納薩克斯 (1908年- 1993年)青銅雕像。
團體照。
Mu isamaa on minu arm〈我的祖國我的愛〉
〈我的祖國是我的愛〉,這首詩在1869年首次為愛沙尼亞歌唱節而設。1944年,古斯塔夫‧艾納薩克斯 (Gustav Ernesaks)譜上新的旋律,成為一首非常受歡迎的愛國歌曲。
這首被稱為愛沙尼亞第二國歌,深受國民的喜愛。1947年在「歌唱祭典」上首度被演唱後,不知是否因充滿愛國激情,第二屆起就被禁唱。然而到了1969年的「歌唱祭典」上,在最後一首歌結束時,歌手們仍不願走下舞臺,同時自發性唱起了這首禁歌。
卡德里奧公園
卡德里奧公園又叫葉卡捷琳公園, 地區瀕臨波羅的海,是塔林的高級住宅區,也是居民休閒散步的所在,這裡有彼得大帝(1672-1725)為葉卡捷琳所建的皇宮。
卡德里奧皇宮
塔林卡德里奧皇宮,是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建的一座巴羅克風格的夏宮。目前是愛沙尼亞唯一的一座只展示國外藝術的博物館,保存和收藏早期國外藝術,主要是西歐與俄羅斯的繪畫、繪圖、雕塑藝術等。(大概9千件來自16-20世紀的藝術品)。
庭院中立有海神波賽頓塑像,彼得大帝自認為陸神,與海神媲美。
總統府。
愛沙尼亞的國徽為三隻舉腳邁步的獅子,象徵奔跑戰鬥。
塔林舊城原有六座城門,如今只剩維魯城門及大海岸城門。一般,搭遊覽車進入新城區,會由維魯城門入舊城;搭乘輪船因停靠北邊碼頭,是從大海岸城門進入舊城。我們是搭遊覽車進入新城區,因先參觀歌謠祭廣場及卡德里奧公園,所以改由大海岸城門進入舊城。
塔林舊城位置圖。
我們參觀路 線,先走過部分下城區景點,經長腿街進入上城區。參觀完上城區後,再走短腿街 重回下城區,繼續參觀下城區。
下城區
下城區洋溢一般庶民文化,貼近在地生活氣息,同時,也較具親切感。街巷名稱多和行業有關:如藥店街、鞋匠街、金飾街.....等,漫步鵝卵石路面上置身其間恍若墜入時光隧道。此區屬於歐洲保護最為完好的老城鎮,並持續進行復修工作。區內的主要景點包括大海岸城門、三姐妹屋、及聖奧拉夫教堂等。
大海岸城門Great Coast Gate
大海岸城門的防禦塔樓有個可愛的名字,叫做Fat Margaret Bastion(胖瑪格麗特堡壘),塔樓在不同年代裡有著不同的使用功能,它曾經用於防禦工事、儲存過槍火武器,也作過監獄,目前是「海事博物館」。
大海岸城門外觀。
大海岸城門內觀。
三姐妹屋The Three Sisters
三姐妹屋是中古世紀時的建築,三棟連壁,但各有獨立的山型牆及屋頂,也有自己的門廊。建於十五世紀,十七世紀時,增添了巴洛克式風格至今。目前,內部打通改建為飯店。
聖奧拉夫教堂
創建於12世紀,從1549年到1625年間,塔頂高159米 ,是當時教堂最高建築 。因屢受電擊,而教堂也被燒毀過3次,後來塔頂更改為123米。蘇聯占領時期(1944到1991年),KGB把塔頂用作監視站與廣播發射塔之用,干擾人民接收芬蘭的電視及收音機訊號,目前是浸信會教堂。
前蘇聯KGB監獄。
黑人頭屋
塔林是港口城市,14世紀加入漢薩同盟後,未婚的單身商人組成黑人頭行會。購買海外商品,再與大基爾特商會交易。
偷窺公館
因屋主好色,常偷窺對街會所女士活動。其妻甚怒立下,在屋頂豎立先生的偷窺塑像,來警告對街女士而得名。
偷窺公館 。
偷窺先生塑像。
偷窺公 館女主人。
聖卡努提基爾特廳
樓上的兩尊雕像,左邊持劍的是丹麥國王聖卡努提;右邊拿聖經的是馬丁路德。
大基爾特之屋
大基爾特之屋是塔林富商所擁有,當時,只有高官顯貴,及受人敬重的居民,才能加入大基爾特成員。目前「大基爾特之屋」是「愛沙尼亞歷史博物館」,裡面收藏十四世紀至十九世紀的藝術品。
聖靈教堂
從市政廳藥房旁邊的拱門走進去,就會看到聖靈教堂,是十四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白色外牆上,有著藍金相間的巴洛克式的木雕大古鐘,精緻多彩別樹一格,這是塔林年代最久遠的公共計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