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武夷山風景區(1)大紅袍景區
武夷山風景區之 - 大紅袍景區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平均海拔350公尺,主要景區約70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億萬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碧水丹峰的美景,不僅全年有景,且四季不同,山川景色隨著陰晴風雨變幻莫測,瑰麗多姿,是福建省著名的旅遊勝地。1999年武夷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大紅袍景區入口處
天心永樂禪寺
前往禪寺路上,曲徑通幽,綠蔭蔽日,祥和寧靜,恍如走入桃花源,隨著階梯一步步登上寺廟,四周古木參天,殿宇霧列,蔚成大觀。置身此間,淡淡清香繚繞,有種與世隔絕的平靜感,所有的擾人俗事似乎一掃而空。
適逢拍攝倚天屠龍記場景
天心永樂禪寺,座落於武夷山風景區內,始建於唐貞元年間,是武夷山現存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中華佛教八大名寺之一。初建時,因古剎處於武夷山的中心,故稱「山心庵」。 明永樂十七年 ,明成祖封天心寺為「天心永樂禪寺」。明嘉靖七年 ,道士韓洞虛易其名為「天心庵」。清康熙年間,國師章堂岩鐵華上人的弟子果因命名為「天心永樂禪寺」。
新殿
1998年10月,新建的大雄寶殿建成,為仿宋重檐歇山式建築,殿內供奉藥師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三尊銅佛,妙相莊嚴慈祥,香火鼎盛。
舊殿
文革期間,天心永樂禪寺遭受嚴重的破壞,文物幾乎被洗劫一空,廟宇長期被占為民居。1989年12月禪寺第三度修葺重光。1990年居民開始搬遷,至1992年全部遷出。同年8月,由廈門南普陀方丈妙湛法師捐贈的緬甸漢白玉千手觀音像開光。
舊殿沿用古時的木樓,歷時數百年,隨處可見滄桑的痕跡。近幾年寺廟為解決安全隱患,大肆修繕,寺廟的僧人到處化緣收集舊料、舊磚,秉承「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為原則。
白玉千手觀音像
大紅袍
講到天心永樂禪寺就不得不談談武夷山岩茶「大紅袍」。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相傳乾隆下江南時身患重病,喝了武夷山的茶之後便不藥而癒,於是便派人將紅色袍子披在樹上而得名;另有傳聞,明洪武年間,一位趕考的舉人在路上中暑,被禪寺的僧侶以茶入藥治癒。舉人後來高中狀元,為報佛恩,便以狀元的大紅袍覆蓋茶樹,始有了「大紅袍」的茶名。
由於禪寺終年雲霧繚繞,適合種植茶葉,因此,種植茶葉成為天心永樂寺的主要收入。 明成祖時封天心禪茶為「大紅袍」,大紅袍遂為萬茶之尊,名揚天下。 福建武夷山是烏龍茶的發源地,而臺灣名茶,凍頂烏龍就源自此處。
一排又一排的茶園,這就是武夷山有名的武夷岩茶。
資料照片僧人製茶。
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則是大紅袍的祖庭。
萬語千言不外喫茶去。
下山。
停車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