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 ( 九 ) 永定土樓
土樓
福建土樓通常是指福建西南獨有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築承重生土牆壁所構成的群居和防衛合一的大型樓房,俗稱「生土樓」。
福建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形式,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就地取材,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出於抵禦山林野獸、強盜的需要,乃建造此種形式特殊的建築,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
在1970年代之前,流行「客家土樓」一詞,隨後調查研究,發現土樓並非客家人獨有,漳州和泉州地區也有閩南人居住在土樓。因此學界轉用「福建土樓」一詞概括閩南土樓和客家土樓。
土樓外景蔚為壯麗,內景別落有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客家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神話般的山村居民建築奇葩。2008年7月福建土樓四十六處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永定土樓
永定土樓,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是純客家縣。永定區共有著名的圓樓360座,方樓10000多座。土樓形狀分方形、圓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腳樓等多種類型。
永定各種形狀的土樓
永定著名的的土樓有福建土樓王-承啟樓,土樓王子-振成樓,土樓公主-振福樓,而我們參觀的是土樓王子-振成樓。
振成樓
振成樓建於民國元年1912年,由林鴻超兄弟等人建造,俗稱八卦樓。振成樓坐北朝南,由兩環同心圓樓組合而成,直徑57.2,占地約5000平方米。這座土樓外形像封建官吏的紗帽形狀,設有一個大門和兩個邊門,是按「天」「地」「人」三才格局布置。
2008年7月福建土樓46處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振成樓大門
外樓高4層,土木結構,每卦為一單元,分成八卦,每卦6間,每層48間。每卦設一樓梯,卦與卦之間有隔火牆,有拱門相通,但設有卦門。卦門關閉起來,可自成一方,卦門開啟,各方都可以相通。如此,一卦失火,關閉卦門不會殃及全樓。此外,也具有防盗功能,一旦盜賊入屋,卦門一關,即可甕中抓活鱉。
拱形門就是卦門,卦門關閉起來,可自成一方。
內樓高2層,是磚木結構並仿西洋裝飾,振成樓可以說是「外土內洋,中西合璧」。「祖堂」位於內樓正前方,它就是大廳堂,像似一個舞台。台前立有四根高近7米的大石柱,石柱上鐫刻對聯「振乃家聲,好就孝悌一邊做去;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 樓內還有永久性楹聯及題詞二十餘幅,充分展示了土樓文化的內涵。 「祖堂」兩側上下兩層,每層30間,形成一個內圈。二層廊道精緻的鑄鐵花格欄杆,是從上海運到此樓嵌制的。
二環門楣上的“里堂觀型”為民國初年黎元洪大總統所題。
「祖堂」前立有四根高近7米的大石柱,石柱上鐫刻對聯是
「振乃家聲,好就孝悌一邊做去;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
樓內還有永久性楹聯及題詞二十餘幅,充分展示了土樓文化的內涵。
土樓以富麗堂皇、內部空間設計精緻多變而著稱。
二層廊道精緻的鑄鐵花格欄杆,是從上海運到此樓嵌制的。
位於外樓與內樓之間有兩口井,在水位、水溫和水質都有明顯不同,有「陽井」及「陰井」之分。
這就是八卦的一極「陽井」。
這口是「陰井」。
土樓-體現中華建築之美
土樓在設計建造時運用八卦。內樓有一廳(一爻)、二井(陰陽兩極)、三門(天、地、人三才);外樓分成八個單元(八卦),設有卦門以防盜防火。
八卦是中華文化的經典,客家人從中原遷徙而來,設計建造土樓時加以運用,能夠面對生存中的種種困難,客家人的睿智的確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