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浙江之旅(五)蘇州- 山塘
七里山塘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
晚唐詩人--杜荀鶴對山塘的觀感。
唐寶曆二年(825年),詩人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開鑿了一條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河,稱為「山塘河」。在山塘河的北邊又修建一條道路長3600米,稱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合長約七里,故稱「七里山塘」。山塘作為溝通蘇州城與京杭運河的要道,也一躍成為蘇州最繁盛的商貿重地,被譽為「神州第一街」。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
乾隆帝1762年遊江南,對七里山塘情有獨鍾,曾御筆書寫「山塘尋勝」,可說是遊覽七里山塘,閱盡人間繁華。
我們來到這裡首先逛「山塘街」,後遊「山塘河」,遊船是原路來回。山塘家家戶戶是前街後河,街上店鋪林立,河上小船來往如梭,橫跨山塘河上的古橋就有7座,具有典型江南水鄉的風貌。
山塘街
山塘戲台
乾隆帝御筆書寫「山塘尋勝」
蘇州河畔
山塘碼頭
通貴橋(又名瑞雲橋)
通貴橋相傳是明弘治年間初建 ,是一座橫跨山塘河的單孔環洞的花崗岩拱橋,扁砌青磚壓條石欄杆。橋跨徑 7.2米,寬2.3米,長19米,是山塘街上的第三座古橋。通貴橋宛如彎月,橋洞和水中倒影連成了一個規則的圓。
新民橋
西山廟橋
西山廟橋建於清康熙九年(1670),橋位於山塘街最西端席場弄西側,橋頭因有西山廟故名。橋為花崗岩單孔石拱橋。西山廟橋跨徑6.70米,橋面寬2.75米,橋全長20.80米。
普濟橋
普濟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當時山塘街上的普濟堂藥鋪捐資興建而得名。橋是一座3孔石拱橋,中孔略為高大。曾數度重修,最後重修是民國初期,是蘇州市乃至中國保存至今較為珍貴的古橋之一。
碼頭旁是一座仿古七孔石拱橋,橋上建有橋亭。
沿岸風光倒映在蕩漾的水波里,輕輕搖曳的竹林楊柳、曲折幽深的古道與粉牆黛瓦的仿古建築相得益彰。遊山塘是品味這個城市的古韻及那份情懷,走一條老街,坐一艘船,穿一座橋,聽一曲蘇州評彈,不枉來蘇州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