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浙江之旅(九)杭州-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位於西湖淨慈寺前雷峰之上,為五代吳越王錢俶(977年)所建供養舍利的佛塔 ,以祈國泰民安 。北宋末年,方臘的起義軍攻陷了杭州城,雷峰塔木製外檐被燒毀。明朝嘉靖年間(1555),倭寇進攻杭州,一把火燒毀了雷峰塔。雷峰塔在兩次祝融下,木質結構都被毀掉,剩下的只有石質的塔身。
兩次祝融下的雷峰塔
明末清初,雷峰塔附近的蠶農受到蛇害。巧因雷鋒塔和白娘子的傳說,愚民開始謠傳雷峰塔的塔磚有著治病利蠶的奇效。於是,人們開始紛紛刮下塔磚,甚至抽走整個磚塊。久而久之,雷峰塔的結構就變得不穩,原塔終於在1924年轟然倒塌,僅存遺址。
2002年在原址重建雷峰塔,新塔完全採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但採用鋼框架結構,主要建築構件如柱、斗栱、瓦等用銅製作。塔通高71.679米,由塔基(保護罩)、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組成。保護罩高9.85米,分上下兩層;塔身高約45米,呈八角形,外觀看似五層(一、二層間附加一暗層);塔刹高16.1米。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斗拱,飛簷翹角下掛銅風鈴,風姿優美,古色古韻。
雷峰塔全景。
南宋初年的雷峰塔。
雷峰塔園區入口。
遊人想登上雷峰塔不要擔心爬不動,台階上有電扶梯,塔內也有電梯。
雷峰塔為中國第一座鋼架結構金屬塔。
塔基兩層(地上、地下各一層), 走進新塔底層就是古塔遺址,可以看到整個遺址區被玻璃包圍著,以防氧化和人為破壞。
遺址可見塔身原為磚砌。
雷峰塔入口。
雷峰塔穹頂和梁上均為銅質金或貼金。
塔頂周邊以黃楊木雕科佛祖從出生到圓寂的故事。
飛簷翹角下掛銅風鈴
站在五層外觀平座上,雷峰塔前廣場、西湖山水美景和杭州市盡在眼底。
東陽木雕壁畫《白蛇傳》
雷峰塔內一、二層間的暗層,展示由中國工藝大師陸光正師徒創作的東陽木雕壁畫,《白蛇傳》。八幅栩栩如生、精美絕倫的大型浮雕壁畫,蜚聲海內外,成為國寶級的作品。
盛會思凡:天庭眾仙遙望凡間,雷峰塔正舉行慶祝儀式,白娘子欲下凡報恩。
雨中借傘:許仙在西湖傍借傘給白娘子。
端午顯形:端午節那天,白娘子喝了雄黃酒而變成蛇,把許仙嚇得昏死過去。
崑崙盜草:白娘子為救許仙,闖崑崙山盜取靈芝仙草,與鶴鹿仙童發生衝突。
水漫金山:白娘子與法海鬥法,水淹金山寺。
囚禁塔內:白娘子被法海收入缽內,囚禁在雷峰塔內。
塔破團圓:許仙父子祭塔,塔破闔家團圓,祭拜佛祖願盛世之年重修雷峰塔。
東陽木雕簡介:
東陽木雕是浙江東陽地區的木雕工藝流派,自唐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木雕歷史,是中國四大木雕之一,被譽為「國之瑰寶」。
東陽木雕之特色,是以平面浮雕為主的雕刻藝術。其多層次浮雕、保留原木天然紋理色澤,格調高雅,又稱「白木雕」。
「佛螺髻發」舍利出土
2000年杭州市政府為重建新雷峰塔開始挖掘,發現一件曠世珍寶,根據同時出土的石碑記載,這件寳物叫做「佛螺髻發」,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頭髮舍利,這對佛教有著重大意義。
據傳,吳越國王錢鏐花重金購買「佛螺髻發」,他的子孫為防止這件珍寶被戰亂所破壞,於是就建造了一座塔來保存它,這就是雷峰塔,原來雷峰塔有著比鎮妖白蛇更厲害的身世。
雷峰塔佛舍利館
舘內展出純銀阿育王塔(佛螺髻發)。塔通高35.6厘米,自下而上分為四個部分:底座;塔身;塔身四角聳立蕉葉狀山花;塔身正中立有五重相輪的塔剎。塔身四周鏤刻有佛傳及佛本生的故事。塔身內藏有奉安“佛螺髻發”的金棺。出土時保存完好,為國家一級寶物。
基於保護古文物以及尊重宗教信仰,純銀阿育王塔內藏的金棺並未打開,怎麼知道金塔內藏的就是佛祖舍利?其實,根據當時地宮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份《華嚴經跋》碑刻,碑文是錢俶的手跡,上面記載著金塔裡面藏有佛發舍利。
純銀阿育王塔,出土清洗後,塔身仍殘存鎏金。
千年等一回 - - 雷峰塔地宮秘藏國寶展
展示雷峰塔出土的歷史文物,包括千秋萬歲銘鎏金銀盒、銀盒下鋪放的鎏金銀墊、鸚鵡紋鎏金銀腰帶、如意雲紋銀腰帶、玉觀音與玉童子像、鎏金銅盤龍柱坐佛像等,非常值得一看。
「千秋萬歲」銘鎏金銀盒。
「千秋萬歲」銘鎏金銀墊。
鎏金銅盤龍柱坐佛像 。該佛像高68釐米,共有兩個底座。底座上有一條龍,龍上有一蓮花寶座,該佛像屬國家一級文物。
鎏金銅盤龍柱坐佛像
鸚鵡紋鎏金銀腰帶。
如意雲紋銀腰帶
玉觀音與玉童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