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浙江之旅(六)蘇州名園-獅子林
獅子林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蘇州有四大名園,分別是拙政園(明)、獅子林(元)、滄浪亭(宋)和留園(清),但獅子林是蘇州碩果僅存的元代園林。獅子林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園林路,占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
根據記載:獅子林始建於元代。 西元1341年,高僧天如禪師來到蘇州講經,受到弟子們擁戴,弟子們買地置屋為天如禪師建禪林。 天如禪師因師傅中峰和尚得道於浙江西天目山獅子岩,為紀念自己的師傅,取名「師子林」,又因園內多怪石,形如獅子,亦名「獅子林」。
獅子林門廳前的照壁
挑高、典雅、古樸的門廳,是獅子林入口處。
改朝換代多次易主,清康熙時,曾被黃氏購入,寺園變為私產,名涉園。 康熙與乾隆曾多次巡遊至此, 先後賜額「獅林寺」、「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額匾。
民國時,獅子林為經營顏料買賣的上海富商貝潤生(建築大師貝聿銘叔公)購得。採用了不少近代建築材料,並新增部分景點,將獅子林建築分成祠堂、住宅與庭園三部分,還搜集了大量古代碑帖玉石等放置園中,冠以「獅子林」舊名。解放後,貝氏後人將園捐獻給國家,蘇州園林管理處接管整修後,於1954年對公眾開放。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4年獲評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迎客大廳
迎客大廳原為最後一任園主貝家的祠堂,廳內懸掛橫匾「雲林逸韻」,四字為民初著名書法家顧廷龍的手書,「雲林」是指元末名畫家倪瓚的別號,獅子林初建時為寺廟園林,倪瓚曾參與重修。
燕譽堂
燕譽堂是園主宴客處所。語出詩經小雅「式燕且譽,好爾無射」;燕通宴,無射指不厭,整句為「一起宴飲多歡樂,高興您對菜餚喜歡」之意,是讚美客人之詞。燕譽堂以屏風區隔,不同性別的客人分開來招待,前堂招待男賓,後堂接待女客。
燕譽堂懸掛重修獅子林記。
獅子林用磚或石砌成的地面,五隻蝙蝠環繞,象徵五福臨門。
綠玉青瑤之館
燕譽堂有一廳兩堂,屬於「鴛鴦廳」的建築格式。「燕譽堂」面南,是南廳;「綠玉青瑤之館」面北,是北廳。「綠玉青瑤之館」名稱出自元畫家倪瓚詩,“綠玉”指水,“青瑤”指假山,屏風上為獅子林圖。
小方廳
以廳堂方正而得名,西窗外是假山和林木。牆面中央彩色玻璃窗兩側懸掛對聯:「石品洞天,標題海嶽;鐘聞古寺,境接嫏嬛」。
四個精緻的漏窗,分別為琴、棋、書、畫。
太湖石堆疊而成的「九獅峰」
揖峰指柏軒
揖峰指柏軒原為園林舊景,後由貝氏重建為兩層。名稱取自宋朱熹「前揖廬山,一峰獨秀」,和明高啟「笑指庭前柏」。樓下是正廳,為接待親友、寫詩作畫之所;樓上為茶室,可休憩品茗。
獅子林西側庭以中部的水池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橋設亭,布局緊湊,有「咫足山林」意境,正所謂:「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經過了幾進廳堂,總算進入了假山區。
這裡的假山分成水假山與旱假山兩個部分,假山所採用的石頭都是來自於太湖石。 太湖石的特色是表面產生許多形狀怪異的孔洞、皺褶及穿孔,曲折玲瓏,很受造園家的青睞,尤其具有透、漏、皺、瘦特性的太湖石更是上品。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的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建築,更有太湖奇石,洞壑密布而著稱,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真趣亭
西元1765年,清乾隆皇帝遊獅子林,得名園之趣,賜「真趣」匾,園主特別建造一座亭,取名「真趣亭」。
乾隆南巡來到獅子林,一時雅興大發,揮筆寫下“真有趣”三字。陪同的狀元導遊黃喜,覺得有點俗氣,又不敢明講。便說:「萬歲御筆千金,微臣一貧如洗,叩請皇上,可否把中間的“有”字賞給奴才。」乾隆立刻明白他的用心,覺得甚有道理,順水推舟的把“有”字賞給了黃喜,便成了“真趣”二字。
石舫
元代的獅子林並無石舫,貝家重新修葺荒蕪的園林所增建。上下兩層,結構精緻,中艙屋頂為平臺,可登臨眺景。石舫為富商宴飲之所,用餐環境追求高雅,也反映了民國初年的園林建築風韻。
湖心亭,六個飛檐翹角,造型優美。
扇亭
園內矗立一座形如獅子的太湖石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