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民俗采風(二)鹿港龍山寺  

  相傳鹿港龍山寺始建於明末清初,是由大陸泉州移民,自當地「安海龍山寺」迎請觀音菩薩佛像,在鹿港(當時稱鹿仔港)大有街附近建寺,並延續安海龍山寺之名,稱為「龍山寺」。清乾隆51年(1786)遷建現址,歷230餘年。雖歷經數次整修,始有今日之規模,但仍保存著道光11年時的風格。

龍山寺建築

  鹿港龍山寺面寬34公尺餘,深157公尺餘,佔地1600百餘坪,由前至後分別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為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

寺廟建築格局完整,工藝精細,是具有藝術與歷史價值的傳統建築,被公認臺灣現存最完整、最美的清代建築。獲頒為「國定古蹟」。

鹿港龍山寺位置圖(摘自龍山寺網站

剪輯_調整大小 .jpg

 

 鹿港歌謠暨詩詞吟唱-鹿港普渡歌        曲:施國雄          音樂取自YouTube

 

山門

   龍山寺山門左右各立3根木柱支撐著雙簷屋頂,簡樸有力。兩邊之圍牆,下方為泉州石,上方堆疊紅磚。山門前的外埕鋪滿著泉州石板,遠遠望去氣魄恢弘。

IMG_0098_調整大小 .JPG

 

P1060736_調整大小 .JPG

 

                   山門簷下有「龍山寺」寺名匾,是創建時所留存。精美的鏤空鎏金龍紋金框內,有著優美書法的金字浮雕,可稱為藝術佳作。 

IMG_5312_調整大小 .JPG

 

石獅

  進入山門,左右各有一座石獅,左公右母彼此相望。石獅由泉州青斗石刻成,顏色會隨著天氣陰晴而變化,陽光下呈灰色,雨天過後則變為墨綠色。

鹿港龍山寺石獅(公)_調整大小 .JPG

 

母獅腳下有幼獅和繡球。

IMG_0102_調整大小 .JPG

 

                前埕右側門旁有一座「惜字亭」,鹿港自古文風鼎盛,寫過字的紙張不會任意丟棄,將字紙集中後,送至龍山寺的惜字亭焚燒。民國75年龍山寺整修時,將惜字亭封閉,不再使用。

IMG_0152_調整大小 .JPG

五門殿

   前殿因為開有五扇門,故又稱為「五門殿」。若以佛寺建築由前而後依序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及大士殿而言,故前殿實為佛寺建築的天王殿。

  五門殿前中央有一座平整的「御路」,由花崗石舖設而成,是神明(轎)進出的通道,為寺廟神聖空間,一般民眾只能從兩旁的台階進出。

「御路」平時用盆栽巧妙的阻擋民眾進出。

P1020903龍山寺_調整大小 .JPG

 

五門殿的龍柱

  龍柱是指有龍盤繞於柱,又稱「蟠龍柱」。鹿港龍山寺五門殿的龍柱為單龍蟠柱,高260公分,直徑30公分,為花崗岩礱石材質,位於柱子下方的「柱礎」採圓形青斗石雕刻。

  兩根龍柱一陽一陰,陽柱龍頭在上,龍身由上往下隨雲臨降陰柱龍頭在下,龍身由下向上翻騰,彼此相望,上下感應。這種一上一下的龍柱造型,稱為「乾坤交泰」,象徵「天地之氣交和,萬物生生不息」之意。

剪輯_5_調整大小 .jpg

 

IMG_0110_調整大小 .JPG

 

      龍柱除了雕刻蟠龍、雲紋外,龍柱上還各雕有五隻飛鶴,象徵「十全十美」。龍邊的龍柱上有一隻鶴,口啣靈芝,鶴代表長壽,靈芝象徵如意,取其「長壽如意」的涵意。下方雕飾有2隻鯉魚,並以岩石做成禹門的造形,象徵「魚躍龍門」。依龍柱造型及龍山寺重修史料記錄,可判定為道光11年(1831)重修時的作品,造形樸拙。

 五門殿夔龍八卦窗為「富貴吉祥」錢幣圖案。

P1060733_調整大小 .JPG

 

                鹿港龍山寺五門殿正門兩邊「圓篆體」楹聯。

右聯:龍山開鎮源流遠      左聯:鹿水雲興慈澤長

IMG_0104_調整大小 .JPG

 

正門門神「韋馱、伽藍」

IMG_0117_調整大小 .JPG

戲台

  進入五門殿即是戲台,戲台與五門殿相連接,為酬神時演戲的舞台,一般寺廟的戲台多設於廟前廣場,鹿港龍山寺的戲台是少數設於廟內。

IMG_0105_調整大小 .JPG

 

P1020905龍山寺_調整大小 .JPG

 

 戲台前方寬闊的中埕,種植兩棵二百餘年的榕樹,列為彰化縣珍貴老樹。

P1060731_調整大小 .JPG

 

  龍山寺戲台的精華在頂棚的「八卦藻井」,是龍山寺人氣最高之處。也是全台首屈一指的作品,為1831年重修時所興建。除了造形富麗堂皇外,演戲時也有共鳴的效果,「八卦」亦是鎮邪、平安之意。藻井內的彩繪是郭新林先生於民國53年時的作品。

IMG_5316_調整大小 .JPG

正殿

                 龍山寺的正殿五開間,面寬10公尺,殿宇高度近12公尺,屋頂為重簷歇山式的建築,屋脊中間有五層寶塔,兩側青龍守護,頗為精細。正殿前簷柱落款為道光10年、11年,雖歷年多次修繕,仍保有道光時期的建築格局。

由戲台上拍攝    正殿

P1020904龍山寺_調整大小 .JPG

正殿_調整大小 .JPG

P1020906龍山寺_調整大小 .JPG

 

               正殿屋脊中央有五層寶塔,兩邊青龍守護,為「雙龍護塔」。

IMG_5319_調整大小 .JPG

 

                前後四方垂脊,各有泥塑。前為巧聖魯班、樂聖師曠,後面為文聖張亞子、武聖關公,四聖賢各守一方,有「四聖朝天」之意。

武聖關公

IMG_5323_調整大小 .JPG

 

文聖張亞子

IMG_5324_調整大小 .JPG

 

  在拜殿左方有一座鐘亭,鐘亭前的廂廊有一口古鐘,高140多公分,直徑100公分,為咸豐九年(1859) 重修龍山寺竣工時所鑄造。昔日的鹿港八景之一「龍山曉鐘」,便是指這口鐘。

古鐘

IMG_0118_調整大小 .JPG

 

新鐘

P1060719_調整大小 .JPG

       

                 正殿主祀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又譯做「觀自在」代表「大悲」,其信仰普及於世俗。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之諱,省去「世」字,簡稱「觀音」,延用至今。觀音菩薩兩側配祀韋馱、伽藍尊者為二大護法。

  佛龕中大尊觀音於民國51年完成安座,是由台北迪化街「盧山軒」佛像店訂塑。佛龕前方三尺高的木雕觀音佛像,為1927年由鹿港街長陳懷澄、與信徒代表辜顯榮等人捐資雕刻。

IMG_1051_調整大小 _調整大小 .JPG

 

IMG_0121_調整大小 .JPG

 

IMG_0124_調整大小 .JPG

 

P1060721_調整大小 .JPG

 

龕上方的匾「普濟群生」為咸豐八年(1858)製造

IMG_0125_調整大小 .JPG

 

龕上前方的匾「法海慈航」為昭和十三年(1938)由地方人士捐獻

IMG_0120_調整大小 .JPG

 

「法雨如來」匾為道光十年(1830)由嘉義知縣張縉雲所獻,與「廣濟慈航」匾位於兩側。

IMG_0126_調整大小 .JPG

 

IMG_0127_調整大小 .JPG

 

IMG_0122_調整大小 .JPG

 

七寶銅觀音

  正殿中供奉一尊「七寶銅觀音」,是鹿港龍山寺的鎮寺之寶。高約42公分,寬23公分,頂戴七寶五佛冠,雙眼微閤,雙手置於前作禪定印,是明末時期所鑄塑,仿著唐代造型。

七寶銅觀音_調整大小 .jpg

 

十八羅漢

正殿龍邊與虎邊供奉有18羅漢,「羅漢」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常駐人間為眾生種福田。佛教漢化後,成了現在所看到的羅漢人物。

IMG_5320_調整大小 .JPG

IMG_5321_調整大小 .JPG

 

後殿

穿過正殿旁廂廊的八卦門,可至後埕及後殿。寬廣的後埕有三口古井,中央為一口方井、靠近後殿有兩口圓井。據說,方井為風水上龍穴的龍喉,而兩口圓井則為龍眼,所以稱之為「龍泉井」。

後埕有三口古井,稱為「龍泉井」。

後殿_調整大小 .JPG

 

   後殿於1921年曾遭祝融,於1936至1938年進行重建。殿面五開間,寬約9公尺,深5公尺,為長條廂型結構,建材為台灣檜木。後殿外觀與清朝時期正殿多有不同,屋頂建築為單簷硬山式,沒有正殿的雕花裝飾,顯得樸實而端莊。

 後殿前方的龍柱

IMG_0141_調整大小 .JPG

 

  自開寺以來,每日晨昏都有齋姑信士誦經祝禱,同時敲響後殿兩側的鐘鼓,稱為「龍山聽唄」。龍山寺的梵唱與鐘聲為新鹿港八景之一。

IMG_0142_調整大小 .JPG

IMG_0143_調整大小 .JPG

 

  後殿恭奉三世佛-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摩尼佛。日據時期,日本政府廢除龍山寺寺名,改名為日本真宗本願寺分寺。同時由京都迎來立姿阿彌陀像(後方中央),恭奉於正殿,此尊阿彌陀像曾在大阪恭奉數百年,稱為「御授阿彌陀佛」。而將正殿原本恭奉的觀音像強迫遷出寺外,幾經折衝,日方才同意將觀音像安奉於後殿,由鹿港台人自行管理祭祀。

              1921年後殿的大火,神祇僅存佛虎羅漢。1945年(民國34年)台灣光復。民國50年龍山寺重新大修,重塑觀音菩薩座像及左右護法韋馱、伽藍尊者立像,於民國51年安奉於正殿。台灣人民本性厚道,並沒有將日本迎來的立姿阿彌陀佛像移出寺外,而移駕於後殿現在位置祭祀。

IMG_0144_調整大小 .JPG

 

後殿主祀三世佛-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摩尼佛。立姿阿彌陀佛自日本京都迎來。

IMG_0137_調整大小 .JPG

 

後殿廂廊旁的圓門,向前直視八卦門及拱門景觀。

IMG_1052_調整大小 _調整大小 .JPG

 

由正殿與廂廊連接的八卦門向前方望去,可看到前殿旁的拱門。

P1060730_調整大小 .JPG

 

P1060725_調整大小 .JPG

 

                後廂房後門可至龍山寺後院,有花園,小橋流水,意境幽雅。並設有盥洗室,訪客可以在此上洗手間。

P1060727_調整大小 .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