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十)卡納克神殿
卡納克神殿
卡納克神殿位於路克索以北5公里處,是埃及規模最大的神殿,佔地約100公頃,目前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達30多公頃。神殿主祀阿蒙神,故又稱「阿蒙大神殿」。始建於中王國時期第十二王朝(約西元前1991 - 1783年),但真正把神廟擴建成今日規模,是新王國時期的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西元前1570 - 1090年)的幾位法老王,一直到古埃及滅亡,前後共修建了1900多年都還未完工。之後,羅馬統治初期仍有擴建,只屬於小規模的增建和修築。
神殿建築群
神殿歷經數王朝建築,全盛時期達到10座塔門及20多座殿堂。目前第一塔門高32米、厚15米。塔門前一排獅身公羊頭石像在門外保護著。進入塔門是一個大院,兩旁有小神廟,分別是塞提二世神殿和拉美西斯三世神殿,殿前還排有廢置的獅身公羊頭石像。大院中最突出的是一支巨大的圓石柱,高約21米,原本有十支,而今只剩下一支完整。柱後是兩尊八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其腿部夾著真人大小的皇后石像。
卡納克神殿平面圖(網路照片)
第一塔門高32米、厚15米。塔門前一排獅身公羊頭石像在保護著。
進入塔門是大院, 兩旁有小神廟,殿前還排有廢置的獅身公羊頭石像。
右方巨大的圓石柱,高約21米,原本有十支,而今只剩下一支完整。
柱頭上為紙莎草繖形花序
建造石雕時,如果法老兩腳是前後擺放,那表示建造時他還活著。若雙腳合併,表示法老已去世。下方這座拉姆西斯二世法老石雕的外型,他雙手交叉地握著象徵豐收的麥穗與象徵權力的權杖,雙腳靠攏,這代表在石雕製作時他已經過世。而法老王腳下的是他的王后,她左腳向前跨一步,代表石雕製作時王后還活著。
下面這兩座拉美西斯二世立像,兩腳是前後擺放,表示建造時他還活著。
通過第二塔門後,就是來到卡納克神殿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大柱廳,也是最具代表性建築體。大柱廳立有134根,以十六行列共同撐起廣大的花板。中間兩列各用六根的圓柱撐持,其高為22米,直徑3.4米,柱上的雕刻有的甚至保有鮮艷的彩繪。這座偉大的建物,是由十九王朝的塞提一世所起建,完工於他的兒子拉姆西斯二世,可見工程之浩大。置身其中,甚感自身渺小。
大柱廳中間的走道兩旁各有6根石柱,高23公尺,每柱直徑3.4米。
柱上的雕刻有的甚至保有鮮艷的彩繪。
第三塔門是圖特摩斯一世建造的,旁邊有圖特摩斯一世方尖碑,高21.2米。再往內走經過第四、五塔門,可見一支較高方尖碑,是女王哈姬蘇為阿蒙神而建,高達29.56 米,是當時埃及最高的一支。這裡右邊有一個出口,可通往長120米的聖湖。湖旁有聖甲蟲雕像,還有倒塌的方尖碑也是哈姬蘇女王所建。
第六塔門裡面,是神殿的最中央,也就是祭壇的位置,還有聖船殿和慶典廳。古埃及的節慶-「奧皮特節」,會將阿蒙神神像,從卡納克神廟沿著斯芬克斯神道,抬到路克索神廟的聖殿,進行宗教祭拜儀式。
前方的方尖碑,是哈姬蘇為阿蒙神而建,高 29.2米,是當時最高的。
太陽神阿蒙及妻子姆特
第六塔門後方,是神殿的最中央,也就是祭壇的位置。
從祭壇往外看,我們之前走進來的中央道路,設計的好直喔。
這座倒塌的方尖碑也是哈姬蘇女王所建,碑上刻著女王正在加冕,阿蒙神給女王摸摸頭表示疼愛。
這邊有個聖甲蟲雕像,傳說只要逆時針繞七圈,就可以完成願望。
這裡右邊有一個出口,可通往長120米的聖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