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二)策馬特、馬特宏峰
策馬特
策馬特海拔1.608米遺世獨立,是瑞士旅遊的重鎮,也是世界著名滑雪勝地,距離義大利邊境約10公里,同時也是瑞士著名冰河列車的終點站。
策馬特是一個沒汽車污染的城市,我們在Täsch轉乘火車來此,在策馬特火車站對面,搭乘戈爾內格拉特齒軌登山火車,從海拔1.620米的策馬特,爬升到山頂3.089米的戈爾內格拉特,高低差約1.500米,總長9.339米,卻只要33分鐘的時間。
我們在Täsch乘火車去策馬特
策馬特火車站前廣場
搭乘戈爾內格拉特齒軌登山火車站
搭乘齒軌登山火車
早晨出發時氣溫4度,在戈爾內格拉特登山火車站等候時,發現雨水摻雜雪花,心想山上觀景台的海拔比策馬特高約1.500米。若以高度每升高1.000米,氣溫約下降7度計算,山上溫度比策馬特低10度左右,可能會下雪。
齒軌登山火車
上山的路程本以為有馬特宏峰一路相伴,但因天候不佳,窗外一片濛瀧,內心有些失落;當火車越爬越高時,只見雨雪霏霏,到後來變成大雪紛飛。踏出戈爾內格拉特車站時一片銀色世界,積雪深處約有30公分,美極了!
戈爾內格拉特車站海拔3089米
出站即可看到3100 庫爾姆酒店,會如此命名,是因3089米的戈爾內格拉特加上酒店的高度而來。酒店頂層是戈爾內格拉特觀景台,跟著指標可以搭乘電梯上去。
3100 庫爾姆酒店
庫爾姆酒店內部餐廳
教堂
戈爾內格拉特觀景台 Gornergrat
戈爾內格拉特觀景台以360度視野,原本可將瑞士29座超過4.000米的高山盡收眼底 ; 從另一個方向還可以近距離欣賞壯麗的戈爾納 Gorner 冰川,它是阿爾卑斯山第二大冰川。但今日大雪紛飛,眼前一片白茫茫,遠方什麼也看不到,還好雪景彌補了此缺憾。
馬特宏峰
馬特宏峰標高4.478米,有瑞士「山中之王」美名,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座被人類征服的山峰。獨特的角峰傲然聳立在藍天白雲之下,是瑞士最鮮明的標誌及精神象徵,是遨遊瑞士不可錯過的絕佳景點,故借用網路照片呈現其雄姿。
照片取自天下雜誌
馬特宏峰最具代表性的黃金日出 照片取自瑞士旅遊局
馬特宏峰ZOOOM館 VR
“Zooom the Matterhorn”館位於3100 庫爾姆酒店旁,憑登山火車票免費參觀,可全方位體驗馬特宏峰山地世界。“Zooom”怎麼是三個ooo?原來它是以三個展區介紹馬特洪峰。第一個是通過潛望鏡觀察風景;第二個是沉浸式3D影院,觀賞馬特宏峰四季的景象,彷彿身歷其境;第三個是坐上軟墊扶手椅,戴上VR 眼鏡,虛擬滑翔傘飛向馬特宏峰。”
在3D影院觀賞馬特宏峰四季的景象
讓遊客坐在座椅上,戴上VR頭罩,手握拉桿左右控制,感受如駕滑翔翼般的飛翔,可以近距離欣賞馬特宏峰,以彌補若因天氣因素無法觀賞到馬特宏峰的缺憾。
Grand Tour
Grand Tour譯為「壯遊」,起源自17世紀「文藝復興」以後。當時英國貴族子弟出外旅行,以便探索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遺產,或與歐洲其他國家的貴族交流。
三百年前歐洲的「壯遊」,需要長途跋涉,旅行者甚至克服艱難、翻越阿爾卑斯山;而今,各種先進的交通工具,我們輕輕鬆鬆就登上阿爾卑斯山,到此「壯遊」,實在不虛此行。
若天氣晴朗,後方的背景會是馬特宏峰。
下山後,有25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策馬特火車站前是嚮導廣場,100多年前,嚮導們在此聚集,以期帶領遊客登山而得名。我們把握時間,加快腳步,沿著廣場前的班霍夫大街右轉前進。石板路面,兩旁是十六世紀的木屋,有超商、餐廳、精品等商店;直走下去經過愛德華·溫珀的浮雕牆(Relief wall of Edward Whymper),他是第一位於1865年7月14日登上馬特宏峰;再經過馬特宏峰博物館,旁邊有聖莫里斯教堂。因為間有限,到此就循原線回到火車站。
嚮導廣場
班霍夫大街
聖莫里斯教堂
教堂附近有個土撥鼠噴水池,土撥鼠頭被人摸得發亮,據說:摸摸土撥鼠會帶你重回策馬特喔!
馬特宏峰首次登頂者
1865 年 7 月 14 日,英國登山家愛德華·溫珀 (Edward Whymper)率領的一支隊伍首次征服了海拔 4,478 米的馬特宏峰。雖然七名登山者中有四人不幸在下降過程中墜落身亡,但有志攀登高山者仍無畏艱難、前仆後繼,此次活動將馬特宏峰的名聲推上整個歐洲。
愛德華·溫珀的浮雕牆
馬特宏峰博物館
阿爾卑斯長號—鹹魚翻身成為國粹
「阿爾卑斯長號」是阿爾卑斯山的傳統樂器,長達4公尺,是世界上最長的樂器。以木頭製作,末端像牛角般彎曲;沒有氣孔、按鍵或簧片,極難吹奏。原是牧人召喚牲畜、安撫乳牛或傳遞訊息的工具。1800年以後,阿爾卑斯山的羊群、牛群逐漸轉移到村莊的固定場地飼養,阿爾卑斯長號的使用越來越少了。
1805年,因特拉肯鎮第一屆牧民節,只有兩人會吹阿爾卑斯長號;1820年,伯爾尼的州長開始積極挽救阿爾卑斯長號。尋求擅長演奏阿爾卑斯長號的音樂家,教導其他有才華的演奏者。讓失去實用價值的樂器,成為純粹的樂器。
疫情過後,2023年8月27日,因特拉肯再次舉辦牧民節,吸引數萬遊客觀看。當然,阿爾卑斯山號表演必不可少。如今,阿爾卑斯長號一躍成為旅遊景點的代言和瑞士國粹。漸漸地,長號聲又開始在阿爾卑斯山上響起。
阿爾卑斯長號裝置藝術
網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