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五國:烏茲別克(三)希瓦古城

希瓦古城 KHIVA       【伊欽卡拉-內城Ichon Kala】1990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希瓦曾是希瓦汗國的首都,古時的駝隊商人曾說:“我願出一袋黃金,只求看一眼希瓦”。這句話稱頌希瓦的美麗,讓人神往。

希瓦古城位於肥沃的阿姆河三角洲,早在6,000年前就已經有人類居住的痕跡。相傳:諾亞之子在這裡發現了一口井,將之命名為Khiva(意思為清甜的泉水),這便是希瓦的起源。希瓦先後曾隸屬波斯王朝、花剌子模汗國等,16世紀時,曾是希瓦汗國的首都,且由於位在絲路要道,曾有盛極一時的繁榮富庶,至今仍然保留著中世紀城鎮的懷古風情。

IMG_2976_調整大小 .JPG

 

希瓦    KHIVA

              希瓦內城」及「外城」。內城住的是皇戚貴族,外城則是百姓生活之地。古城城牆建於六世紀,高六到十米,地基厚六米,歷經幾個世紀的戰爭、城牆歷經破壞與修復,目前殘留部分只剩約2.5 公里。

希瓦曾歷經不同文化的洗禮,分別於西元前 6世紀是波斯王朝、西元前4世紀是馬其頓王朝,和西元前2世紀由貴霜王朝的統治,所以接受過希臘和佛教文化。西元 712年,阿拉伯人征服這裡,又融合伊斯蘭文化。1512年,被烏茲別克人佔領,並建立了兩個著名的汗國,花剌子模汗國和布哈拉汗國,而希瓦是這片領土的首府,1643年,成為希瓦汗國首都。19世紀,在孔古拉斯的統治下希瓦達到高峰,同時,也建造了許多令人驚艷的伊斯蘭建築。包含:神學院、陵寢、尖塔和清真寺,當然也包括了19世紀初由阿洛‧庫裡汗Allah Quli Bahadur Khan (1825- 1842年在位)修建的兩座輝煌的宮殿。

西門又稱父親之門。

IMG_2981_調整大小 .JPG

S__4194412_調整大小 .jpg

 

古城長約700公尺、寬約400公尺,共有四座城門,西門又稱父親之門,是遊客們主要的入口;東門曾是皇家發布公告之處,也是販賣奴隸的市場;南門曾是裡海商隊抵達北門曾是烏爾根奇商隊抵達處,可以爬上去看夕陽。希瓦古城主要參觀的景點有:宮殿、要塞、清真寺、宣禮塔、經學院等重要建築,感受城市博物館的魅力。

 

卡塔米諾宣禮塔   Kalta-Minor   Minaret 

               Kalta-Minor意為「短塔」,塔基寬14米,是由穆罕默德阿敏可汗於1852年興建。預計建造高度為7080米,因當時阿敏可汗過世而停工,繼承者也不想再建,因此停留在 29米的高度,塔身佈滿綠松石裝飾,在整個土黃一片的城市 中非 常亮眼,如果完全竣工,將是中亞最高建築物。

IMG_2984_調整大小 .JPG

 

卡塔米諾宣禮塔阿敏汗經學院之間,有通道相連。

IMG_3007_調整大小 .JPG

 

阿敏汗經學院   Muhammed Amin Khan 

        目前已被整修成一座精緻的旅館—希瓦東方之星飯店Orient Star Khiva Hotel,是目前希瓦最有特色的旅館。

IMG_2992_調整大小 .JPG

 

    希瓦東方之星飯店內部景觀,壁上的雕花圖案非常精美。

IMG_2997_調整大小 .JPG

IMG_3004_調整大小 .JPG

       

              希瓦有新、舊兩座皇宮,新皇宮是塔什荷里宮 (Tash-Hauli Palace),舊皇宮是庫納亞克城堡(Kuhna Ark)

舊皇宮 Kuhna Ark——庫納亞克城堡 

庫納亞克城堡建於1687年,作為希瓦汗國的行政中心。內部有清真寺、後宮、馬廄、造幣廠……等,由於距波斯很近,只隔一片沙漠 ,所以不論建築造型、馬賽克等都具有濃厚的波斯風格,造幣廠整修後用來展示烏茲別克歷代的硬幣,正所謂適得其所。

庫納亞克城堡夜景

S__4194478_調整大小 .jpg

 

門口外面是舊皇宮內的監獄,空間不大,展示一些古代使用的刑具,牆壁上畫著懲罰犯人的圖畫。 如活埋、丟進蛇袋內、用石頭砸死等殘酷刑罰。古代阿拉伯世界販售奴隸,據傳,沙漠上有許多強盜會抓商人拿去販售,有黑人及白人,而希瓦就是中亞販售奴隸的大本營,若有人逃跑,會受到各種處罰,甚至處決,而處決就是在東門執行,直到 1917年奴隸交易才被禁止。

IMG_3020_調整大小 .JPG

 

接待庭院。

IMG_3029_調整大小 .JPG

IMG_3027_調整大小 .JPG

 

圓形講台上可搭建蒙古包

IMG_3028_調整大小 .JPG

IMG_3039_調整大小 .JPG

 

造幣廠。

IMG_3045_調整大小 .JPG

 

夏季清真寺,美麗的柱樑頂著宮殿的屋頂。

IMG_3049_調整大小 .JPG

 

由內部看城堡入口。

IMG_3057_調整大小 .JPG

 

新王宮塔什荷里宮   Tash-Hauli Palace

新王宮塔什荷里或稱石屋宮殿,是阿洛庫里汗於1832年和1841年間所建,是希瓦最豪華的宮殿。內部擁有九座庭院,150餘房間內部裝飾;包括瓷磚、石雕、木雕裝飾,都非常精緻宏偉。遊客明顯少於舊皇宮,適合攝影者拍照。

後院的藍色牆面讓人目不暇給,絢爛華麗一眼看不盡。牆面是藍色的彩繪花磚,圖案變化無窮;伊斯蘭的木柱的繁複雕刻,以及天花板的木頭彩繪,在在讓人駐足流連。

新王宮塔什荷里入口不遠處,展示這輛老爺車。

IMG_3112_調整大小 .JPG

IMG_3115_調整大小 .JPG

IMG_3119_調整大小 .JPG

 

工具室展覽間

IMG_3123_調整大小 .JPG

IMG_3125_調整大小 .JPG

 

帕拉凡陵墓群    Pahlavan-Mahmud Necropolis

帕拉凡穆罕默德陵墓建於十三世紀,為紀念希瓦的聖者、詩人、哲學家和摔跤手,同時也是希瓦的保護神。因歷代汗王都希望與宗教智者葬在一起,相信因此獲得永生的智慧,穆斯林稱為 「沾吉」。後來其他重要人士也開始葬在他的墓邊,使墓地範圍越來越大而成為陵墓群。 所以當地人或是遊客都會進去參拜。   

頂部有帖木兒風格的藍色圓頂

IMG_3099_調整大小 .JPG

IMG_3087_調整大小 .JPG

 

帕拉凡穆罕默德陵墓

IMG_3092_調整大小 .JPG

S__4194453_調整大小 .jpg

 

朱馬清真寺   Juma Mosque 

          清真寺首次有記載於 10 世紀,於 1788 年重建。是一座大型平頂磚砌單層建築,保有中世紀的風貌17212根木柱支撐,木柱每根皆高3.15公尺, 這些柱子中有6-7根是10世紀遺留下來的原柱,其餘是18世紀整修時新裝的。圓柱上雕有花卉、星座、幾何圖案,組成的不同裝飾紋路。

朱馬清真寺入口

IMG_3064_調整大小 .JPG

 

寺內木柱型態各異,造型獨特。

IMG_3066_調整大小 .JPG

IMG_3068_調整大小 .JPG

S__4194445_調整大小 .jpg

IMG_3072_調整大小 .JPG

 

木柱與石礎間夾著駱駝毛,能防蛀與防震。

IMG_3075_調整大小 .JPG


 

伊斯蘭霍賈宣禮塔       IsIam_Khoza   Minaret

伊斯蘭霍賈宣禮塔45米高是希瓦最高的建築,若以目前一層樓3米計算,有15層樓高度。由希瓦大宰相伊斯蘭霍賈於1910年建造,位於古城中的制高點。 尖塔冠部有琉璃瓦 ,尖塔隨著高度逐漸變細,看起來感覺更高。

IMG_3078_調整大小 .JPG

    

  拉希姆汗經學院    Mohanmed Rakhim Khan Madrassah

         拉希姆汗的教育改革在希瓦開設了第一所「新型」學校,竣工於1876 年,不僅教授宗教課程《古蘭經》,還教授世俗課程數學、天文學、地理等科目。在學習各種科學和神學的同時,伊斯蘭學校的學生也創作詩歌、舉行辯論。18641910年間由可汗拉希姆統治,1873年可汗向俄國投降,成為沙俄保護國。經學院裡面有一部分展示這位可汗與他兒子的生活用品。

IMG_3015希瓦_調整大小 .JPG

剪輯_調整大小 .jpg

 

東門曾是皇家發布公告之處,也是販賣奴隸的市場。清晨摸黑來到東門,拍攝昨日無暇造訪的城門。

S__4194466_調整大小 .jpg

IMG_3175_調整大小 .JPG

 

北門曾是烏爾根奇商隊抵達處,可以爬上城牆看夕陽。

IMG_3130_調整大小 .JPG

S__4194461_調整大小 .jpg

 

南門曾是裏海商隊抵達點。

IMG_3163_調整大小 .JPG

 

城牆外上的壟起土堆

        這是古代人們的墳墓,會如此安葬,說法有二:其一是為了避免在城外死亡的屍體帶來傳染病,故不可安葬在城內。另一種說法是,當地人有不能跨越屍體的習俗,所以將死去的人葬在牆上,避免外敵越過城牆。

IMG_3160_調整大小 .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孫磊 的頭像
    孫磊

    雲遊浮生

    孫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