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五國:土庫曼(三)土庫曼國家歷史博物館、尼薩帕提亞要塞
土庫曼國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Ethnography
歷史博物館於1998年11月12日開館,二層樓建築主要建材為白色大理石,頂端飾以天藍色圓頂象徵天幕,前方廣場以弧形展開有如梵諦岡彼得大教堂廣場,矗立的廊柱頂端裝飾著五頭金鷹與飛馬,外觀十分壯麗氣派。
博物館內藏品超過 50 萬件,主要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包括藝術品、雕塑、武器、珠寶、歷史文獻以及著名的地毯和織物作品。還有一個部分介紹土庫曼的總統和政治史。
大廳,五根柱子代表土庫曼五個州。
博物館二樓左側有大量安息帝國的遺留物,展示尼薩古城有關的考古遺跡,以及挖掘出土的各種酒杯,雕工精美細膩,有著希臘藝術風格,也帶點中亞粗獷、奢華的成份。(每逢週五休館)
拜火教標誌。
安息王朝的文明,除了自身傳統的文化還融合著希臘與羅馬元素。考古學者挖掘此兩組遺跡,展現出具本地特色的行政與宗教功能性裝飾精美的建築。
尼薩出土的頭像戴著希臘式阿提卡頭盔。
愛神雕像。
希臘式雕像,被稱為「尼薩女神」。
象牙角杯 來通杯(Rhyton)
1948年,蘇聯考古學家在尼薩的「方形房間」,發現了多達60餘隻的來通杯,即象牙角杯。這些角杯由象牙雕成,杯體垂直,杯口為「飛簷形」。角杯的前端雕刻有獸形裝飾,杯口周圍以極為精細的高浮雕刻劃人物故事,人物故事中有希臘神祗傳說,還有現實的農牧生活題材,堪稱尼薩古城東西方文明融合的代表作。
國家博物館中央大樓的底層設有獨立展廳、地毯展廳和臨時展廳。
大廳展示的地毯
尼薩帕提亞要塞 2007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尼薩是西元3世紀帕提亞帝國的都城。尼薩古城遺跡位於阿什哈巴德以西18 公里。西元前247年,遊牧民族首領阿薩息斯在中亞建立國家,西方人稱「帕提亞帝國」,漢代稱為「安息帝國」,以尼薩為最初的都城。因地處歐亞大陸商貿和戰略樞紐,成為中亞區域強權,阻擋了羅馬帝國的擴張。千百年來,尼薩古城已被嚴重破壞,只剩殘垣斷壁。1940年蘇俄開始考古探勘,出土的文物現藏於土庫曼國家歷史博物館。
尼薩遺跡分新舊兩部分,呈現出帕提亞安息帝國最重要的城市遺址,其興盛時期自西元前3世紀至第3世紀。「舊尼薩」是山丘上的皇室堡壘,「新尼薩」是山谷中的城鎮。一般旅遊團體參觀的都是考古挖掘較成熟的「舊尼薩」。 舊尼薩修築於西元前3世紀,此處包括神殿、陵墓、宮殿等,結合安息帝國的傳統元素與希臘化時代的風格。1950年代考古發現,古城為不規則的五邊形堡壘,周圍有約十米高的牆,資料記載:城牆分內城與外城,內城面積為14公頃,外城到底延伸到何處,尚不得而知。城內地勢起伏,山丘中到處是蜂窩般建築物遺蹟。磚柱與磚柱間大約是3公尺至4公尺間,柱廊混合了當地與希臘風格的特色。放眼所見,廢棄的城池依稀可分辨:方廳、圓廟、方屋、圓柱、壁龕等,且殘存泥塑和壁畫裝飾。出土文物中有3千多片陶瓷碎片。
尼薩遺跡分佈圖。
城門入口,古城的泥磚城牆上開孔,可能是防禦功能。
冷凍庫。
導遊示範犯人綁 在柱子上曬死或渴死。
日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