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列島-南竿(2)鐵堡、北海坑道、大漢據點
鐵堡
鐵堡位於仁愛村西側通往津沙的海濱道路下方,為突出於海上的獨立岩礁,由於地形險要,被國軍闢為51據點。岩礁內部鑿空成碉堡,有地下室、坑道、射口、砲台、房間、廁所及廚房等空間。駐守一班兩棲蛙人部隊,日夜戍守。
長長的台階對我們老人家來說是件辛苦的事。
51據點又稱鐵堡。
內部走道狹窄。
射口視線甚佳。
天花板有尖尖的突起物稱為「消音錐」,可以吸收部分槍砲聲和回音,避免坑道內的士兵耳膜震傷。
瓊麻又名劍麻、是有名的纖維植物,瓊麻葉所含硬質纖維品質最為優良,具有堅韌、耐腐、耐鹼、拉力大等特點,可採纖維供製海上艦船繩纜。葉緣全緣具短刺,非常堅硬,很容易剌傷皮膚,在金門與馬祖等戰地種植很多,目的是防上敵方跳傘。
南竿遊客中心
遊客中心可提供遊客景點介紹,內設:視聽室、飲水機、廁所、販賣部等。北海坑道及大漢據點都在附近。
北海坑道
北海坑道是馬祖最被推崇的戰地景觀,位於仁愛村(鐵板)附近一處澳口,外觀平凡,進入坑道才發現工程雄偉,別有洞天。民國58年1月,正逢國共對峙時期,基於作戰需要在南竿、北竿、西莒與東引間開鑿坑道碼頭,供登陸小艇使用,定名為「北海案」作戰工程。當年,馬祖防衛司令部先後出動了兩個師、3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和1個傾卸車連,編成3組,日夜不停趕工,歷時兩年四個月,於民國60年5月完工,其中通往西莒的坑道碼頭因地質關係開鑿失敗。
入口前「北海坑道」四個大字,上方呈現士官兵開鑿坑道艱辛的情景,前面擺設兩門退役的高射砲,氣勢非凡。
坑道入口處照壁寫著「海中懸日月、洞裡擁乾坤」,背面則是「鬼斧神工、蓋世之作」。
潮濕的岩壁是對北海坑道的第一印象。
我們的伙伴依舊老當益壯。
兩岸情勢和緩軍方釋出後,由馬祖風景管理處負責管理,遊客可以搭乘搖櫓和獨木舟,在熒熒燈光照射下,欣賞這「戰地景觀」,深邃的坑道中,壯闊的岩壁、幽暗的倒影,都讓遊客不自覺地發出讚嘆。
在堅硬的花崗岩鑿出坑道,除了炸藥之外,只能靠一鎬一斧的人力,工程極為艱鉅,同時也犧牲了不少官兵寶貴生命,被譽為「鬼斧神工」地下碼頭坑道。坑道呈「井」字造型,分水道與步道。水道長640公尺、高18公尺、寬10公尺。步道長700公尺,沿著步道蹺行一週,全程約為30分鐘。要配合潮汐才能進入參觀。漲潮時水位深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漲大潮期間,海水淹沒步道,無法進入,因此參訪北海坑道須避開漲大潮期間。坑道內部可以停泊120艘小艇,又被譽為「地下碼頭」。
坑道呈「井」字造型。
閘門開起後, 小艇由此進出。
大漢據點
大漢據點位於鐵板沙灘與北海坑道之間的岬角,可控制與莒光島之間的水道,戰略地位相當重要。民國64年,基於作戰任務需要,由陸軍登步部隊官兵弟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於民國65年3月29日竣工。
坑道寬約1.5公尺,高約2公尺。主坑道長150公尺,支坑道為80公尺,合計230公尺。坑道內設有4座90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藏室等空間。
隨著兩岸情勢和緩,軍方於民國92年移交給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民國95年底整修完成,次年2月正式對外開放。
90高砲陣地。
中山室。
鐵堡
此鐵堡並非51據點的鐵堡,而是40年代美軍模式化臨時急造的建築,由24片鋁合金屬片組成,外觀像「蒙古包」,直徑5公尺,高3公尺,類似當今的組合屋,可迅速於野外搭建,提供官兵短期駐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