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列島-南竿(1)媽祖宗教文化園區、津沙聚落
有人說:馬祖旅遊的亮點,不是坑道,而是「藍眼淚」及「閩東建築」。其實「方塊海」也應該列入,因為它是世界唯二的特殊景點。
馬祖之旅讓我體會到不一樣的驚豔,國內也有很棒的景點,正如法國藝術家--羅丹所說:「這個世界並不缺美,只缺少發現」。
馬祖列島
馬祖列島因 「媽祖」而得名, 位於台灣西北方,隸屬中華民國。面臨中國大陸福建省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最近點約9.25公里。
馬祖列島有四鄉五島:南竿鄉(南竿島)、北竿鄉(北竿島)、東引鄉(東引島)、莒光鄉(東莒島、西莒島),及其附屬的36個島嶼、礁嶼所組成,總面積29.6平方公里。居民多為清末時期由福建沿海遷入,約13,000人,以福州話為母語。
網路照片
馬祖當代簡史:
1937年,中日戰爭,日本逐步控制馬祖,直至1945年二戰結束;
1949年底,因國共內戰,馬祖列島全境進入「軍管時期」;
1992年底,金馬取消「戰地政務」,此後縣政府始加速地方建設;
1999年,成立「馬祖國家風景區」,促進旅遊業蓬勃發展;
2001年,「小三通」正式啟動,「兩門先開、兩馬先行」;意指金門通廈門,馬祖通馬尾。
2023年,疫情之後,「福澳-琅岐」、「白沙-黃岐」皆已復航。
南竿
南竿為馬祖列島中第一大島,舊稱「南竿塘」,為連江縣政府所在地。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35﹪,實際居民約四、五千人。南竿機場建成後,離松山機場270公里,飛行約50分鐘,已成為馬祖交通、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之中心。
福澳港是台馬輪和離島快輪的靠泊碼頭,距離基隆114海里,搭乘台馬輪約8小時,成為馬祖的海運中心。2022年4月上旬正式啟航的「南北之星快輪」,台北港至福澳港單趟航程僅3小時,單次載客量可達近300人,相當於4架離島班機,已成為馬祖旅遊的首選。
南竿地圖。
媽祖宗教文化園區
《使琉球記》記載,福建興化軍孝女林默娘,人稱媽祖,因父兄駕船於閩江口海域遭遇船難,林默娘跳入海中以救父兄,卻因而罹難,遺體當年隨海漂流至閩江口附近的小島(即今日馬祖的南竿),被漁民打撈上岸,並將她葬在現今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宮內的靈穴石棺中,且興廟供奉,媽祖也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世代至今。此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後又改名為馬祖。
園區特色:
1.擁有世界唯一媽祖得道昇天靈穴。
2.登山家李小石攀登喜瑪拉雅山聖母峰所背著的媽祖聖像供在本宮正殿,時人稱謂「登上聖母峰的聖母」。
3.媽祖宗教園區建有臺灣最高媽祖石神像。
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包含:天后宮、媽祖巨神像、門前山坑道、朝聖步道及周圍的馬港商圈。
天后宮
天后宮山門
天后宮
媽祖靈穴。
2009年5月22日,李小石揹著媽祖神像(中)登上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現供於南竿天后宮。
登山家—李小石。網路照片
媽祖石神像
神像由365塊花崗岩雕琢而成,象徵著365日、日日平安。神像高28.8公尺,耗時10年以上完工,聳立在一艘船般的建築上,遠處眺望,如在海上航行般的雄偉莊嚴,庇佑塵世眾生。
媽祖巨神像上方加了避雷針,高度由28.8公尺變成29.6公尺,與馬祖四鄉五島總面積29.6平方公里相同。
船型建築。
神像前觀景台遠望。
園區一隅
園區的媽祖神轎祈福坑道,據說:當時為了要找地方放置媽祖神轎。擲杯請示後,媽祖指定的地方,恰好位於媽祖神像下方。工人們開挖時意外發現,底下有個戰備坑道,就是「門前山坑道」,大小剛好能安置神轎。遊客來到這裡樂於體驗鑽神轎的樂趣,據說:穿越坑道者,可以獲得平安好運。如同「鑽轎底」的民間習俗,故又稱「祈福坑道」。
祈福坑道入口上方有個神轎,坑道開放時間為08~17:30。
祈福坑道出口
園區旁的「 馬祖劍碑」也是此地的重要景點。
津沙聚落
津沙聚落位於雲台山下,南竿島西南方突出的灣澳,是南竿最接近大陸第一大漁村聚落,昔日因擁有如金砂般的沙灘而得名,後改名為津沙,是南竿著名賞夕陽的好去處。
津沙聚落及天后宮山門。
天后宮 。
海堤上的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