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列島-北竿(3)大坵島
大坵島
大坵島隸屬北竿,面積僅有0.69平方公里,搭乘島際交通船隻前往大約5分鐘。昔日是軍事據點,最風光的時候島上有三百多位軍民。而今時代變遷,人口外移至南、北竿,大坵島就變成了馬祖唯一的無人島。
大坵島步道可分為四條:西側環島步道、中央林蔭步道、後山環島步道、東側環島步道。每條步道約1公里多,步道全長約4.5公里。
昔日居民因應不同的季節逐島討生恬,在大坵採紫菜、在小坵放羊、在高登島採石蚵,以及在亮島採藤壺淡菜,生活平淡自足。
遊覽路線
我們在橋仔港搭船前往,遊覽路線起點為梅花鹿公仔,先沿西側環島步道 , 經過大王廟,走到虎魚岬觀景台;回頭走後山環島步道,欣賞小坵島前的顯礁,再往回走到涼亭 ; 然後順著中央林蔭步道,經過大坵堡和大坵村,最後返回碼頭。
我們考慮在島上停留約2小時,所以從東側前往後山環島步道,再從中央林蔭道返回碼頭,大約走了1個半小時。
大坵島以梅花鹿為裝置藝術
下船後前方就有廁所,這間是島上唯一的廁所。
梅花鹿
島上的梅花鹿大約在1980年,由台北圓山動物園致贈數隻台灣梅花鹿,給南竿的三民畜牧場。經復育評估後,1997年1月載運至北竿大坵島野放。1998年大坵島的國軍全數撤離,成為真正的無人島。鹿群在島內開始繁衍後代,成效良好,島上鹿群繁衍成至今已有上百隻,變成鹿兒的天堂,故有「台版奈良」之稱。
成鹿體長約1.5米,體重70-100公斤。毛色夏季為栗紅色有白斑,狀似梅花;冬季為煙褐色、白斑不顯著、頸部有鬣毛。雄性第二年起生角,每年增加一叉,五歲後分四叉止。
大王廟
閩東式封火牆的廟宇,大王廟除主祀大坵大王,另同祀有白馬尊王、媽祖娘娘、福德正神。相傳「大坵大王神像」是由大陸漂至大坵海岸石縫中,在民國60年托夢給大坵居民,希望建廟安置,後經村民集資興建。
西側環島步道
南國薊
虎魚岬觀景台
遠處較大的為高登島,近處較小的是中島
餵鹿時,請不要餵了一半又將 桑椹葉拉扯回來,如此會惹惱鹿兒來攻擊你。再說,沾到口水的 桑椹葉,其他的鹿也不會吃。
高登島、中島與虎魚岬觀景台
北風強勁,濱柃木形成整片風剪樹現象。
到此圓環後,開始走後山環島步道至大坵島盡頭。
後山環島步道
坐在大坵島的盡頭望著小坵島。
中央林蔭步道
我們的行程
第1天 台中→南竿
第2天 南竿→東引
第3天 東引→南竿→西莒→東莒
第4天 東莒→南竿→北竿
第5天 北竿→大坵→北竿→南竿→台中
結語
馬祖面積很小,相當於台中南屯區,但乘船往返4鄉6島,非常方便。看山、觀海、賞景,兼具自然風景與風土民情,安排五天行程,定會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