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列島-東引(3)安東坑道、燕秀潮音、國之北疆、三山據點、靜伏鱷魚
安東坑道
安東坑道取名安定東引之意,位於東引指揮部旁,坑道口為迷彩外觀,為一條鑿穿二重山的傑出軍事工程。建於民國61年冷戰時期,可容納一個連隊,是當年部隊集結的戰備坑道。民國91年軍方釋出坑道,整修後,93年對外開放成為觀光景點。
安東坑道平面圖
坑道口在山腰間,進入後由上往下傾斜約30度,約有450階梯。入洞時感覺還好,但出洞時原路返回,上坡就會覺得累了,故應盡量減輕行李。坑道至海平面後,就進入了樹枝狀岔路,四通八達別有洞天。安東坑道全長約640公尺,坑道內有八個對外洞口,這些洞口過去都是火砲射口,居高臨下控制海岸防線,同時,也提供坑道內部的光。另外,坑道內還設有連長室、大小寢室、中山室、作戰室、彈藥庫、盥洗室、甚至豬舍等一應俱全。
豬舍觀景台可看到上方的「小狗頭」與下方的「印地安頭」。
目前火砲已移除,舊時是砲口,如今成為了賞海、賞鷗、賞峽灣的最佳觀景平台。每年春夏期間,有黑尾鷗、蒼燕鷗等保育鳥類從日本南下,沿著海岸線的山壁棲息繁殖下一代。是難得的生態體驗,所以會吸引許多愛鳥人士來此拍攝。
洗手台
每座砲台外的海景都不同
大寢室
彈藥庫
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
傳說中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1863年被人類命名,全球不到百隻。因極度罕見而被稱作「神話之鳥」,一度於世上失去蹤跡,近年在馬祖列島奇蹟重現,因為珍貴的生態價值,轟動國際!此行雖然無緣見到,若閣下有機會去馬祖旅遊,不妨細心留意一下。
黑嘴端鳳頭燕鷗(網路照片)
燕秀潮音
「燕秀」是本地方言,是指「燕巢」之意,顧名思義,其原意是指燕子築巢之處。國軍進駐後,常在此實彈射擊,燕子受驚離去,不再於此築巢。從地質結構來看是一處典型的海蝕洞地形,潮水由外湧入洞中,沖擊岩壁引發聲響,迴旋於谷中,因而得到燕秀潮音之名。
燕秀潮音景點週邊建有環谷步道及潮音亭一座,四周遍佈濱柃木等保育類原生植物,步行到最高點,視野開闊,海蝕地形「老鼠沙石林」的景致,盡收眼底。
濱柃木
海蝕地形「老鼠沙石林」景致。
國之北疆
台灣最北處是位於馬祖西引島,后澳上方約600公尺處的「北固礁」。礁島上杳無人煙,且會隨著潮水的漲退時而隱没或出現。2006年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后澳岬角,豎立一塊「國之北疆」石碑,提供遊客一睹風采及拍照留念。
北固礁
國之北疆西側的礁石群,擁有海蝕平台與海蝕柱兩種地貌,從海上向礁石群遠眺即能看到林立的海蝕柱,外觀加點想像有如「十八羅漢」,居民稱「羅漢柱」。羅漢坪的前段為「三色石」,是由不同成份的火成岩堆積組成。
三色石
三色石後方延伸部分為羅漢柱。
三山據點
這裡原本應該是「三三據點」,但因筆誤導成「三山據點」。早年東引指揮部在軍事上的需要。依照軍方編列據點的習慣或規定,一律從最東邊開始往西邊編列。從東引最東邊的世尾山開始命名為「一號高地」,然後往東引西邊排列。到了西引東邊是從26號據點開始,等到了西引的最西邊「西鼻」為「三三號高地」。「三三據點」也就是東引防區最西的據點。由於當時的筆誤,錯把「三三據點」寫成「三山據點」,所以現也稱「三山據點」。
站上觀景台,270度無敵海景映入眼簾,這裡曾是阿兵哥駐守的崗位,充滿嚴肅氣息。而今,笑聲、快門聲填滿旅客的回憶。
靜伏鱷魚
「靜伏鱷魚」又稱「鱷魚島」,遠看就狀似一尾巨大的鱷魚,有嘴有腳,甚至依稀分辨得出利爪,栩栩如生而得名,鱷魚島的頭頂,有個非常重要的軍事據點。
海現龍闕
位於東引北面沿岸風虎角的東側海濱,是一個典型的海蝕地形。黝黑的玄武岩歷經經年累月巨浪沖擊,鬼斧神工般,將短短數公里海岸線侵蝕成:海蝕拱門、海蝕柱、海蝕溝、海蝕洞等地形,是一處絕佳的地質教室。
「最靠北」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