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列島-北竿(2)壁山、芹壁聚落 、馬祖播音站、橋仔聚落
原本要參觀戰爭和平紀念公園,因為維修無法進入,螺山自然步道有太多的階梯而作罷,於是坐在12據點吃個冰淇淋就去下一個景點。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上方的觀景台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
螺山自然步道
12據點
壁山觀景台
北竿的壁山海拔298公尺,是馬祖地區的第一高峰。若登上壁山觀景台,就能夠眺望整個北竿島嶼的風貌,在最高處設有軍事指揮部。與南竿相互呼應,箝制整個馬祖海域,是馬祖列島軍事重地之一。
壁山建有三條步道登上觀景台, 旅行團體諒遊客,都是直接開車上去,停在觀景台旁, 省力省時。站在觀景台憑欄眺望,視野非常遼闊,北竿機場、塘岐村、后沃甚至遠方無人島的大坵、小坵等地區風景盡收眼底,是攝影同好拍攝馬祖景色的極佳地點。
芹壁聚落—閩東建築
有人說:到馬祖旅遊最重要觀賞的景點,不是坑道,而是「藍眼淚」及「閩東建築」,我個人覺得「方塊海」也應該加入。
芹壁村位於芹山與壁山的山腳下,因而取名為芹壁。整個聚落沿著海邊呈現弧狀聚集,遠遠望去,一棟棟石頭屋迎著海風屹立在陡峭的山坡上,風景絕佳,呈現出傳統閩東建築,可謂國寶級石頭屋。
走進聚落裡,清楚看見石頭屋是用一塊塊石頭堆砌而成,這是傳統的閩東建築模式。每一家的石牆在砌法上都不太相同,有工字砌、人字砌或不規則砌法,而屋頂瓦片上會壓石頭,防止瓦片被風吹走,稱「壓瓦石」。這裡散發著異國風情,有置身於希臘《聖托里尼島》的感受,不同的是那裡的房屋是藍頂白牆。穿梭在巷弄之間,漫步於古老村落中,望著浮現在大海中波光粼粼的「龜島」,將自己沉醉在這絕美懷舊風情裡。
下榻的旅社
旅社門前的海景早餐
碧海青山景百變;徐風曉霧茶一杯。
石牆在砌法有工字砌及人字砌
海盜屋當時是本地的豪宅
海盜屋門上的對聯:鏡陸澳下聽漁舟晚唱 ;芹壁山上翰古往今來。
龜島有「芹壁吉祥物」稱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感受。
馬祖播音站
位在馬祖北竿芹壁聚落附近的小景點,興建於1979年,昔日兩岸敵對時期為軍事設施,用於心戰喊話。而今世代變遷,增添了巨大喇叭、麥克風等可愛裝置藝術,還可以透過藍芽連線,播放手機裡的歌曲,成了北竿旅遊的熱門打卡景點。
橋仔聚落
橋仔聚落,位於北竿西北方的一座小漁村,就在壁山山北向的谷地,歷經雨水切割形成山溝縱橫,村內小橋隨處可見,馬祖方言「仔」即為「小」,因此名為「橋仔」。昔日是對大陸商業的轉運港,客舟商旅往來甚盛,又富漁鹽之利,人口超過千人,曾是北竿第一大村。
橋仔碼頭,由此搭船到大坵島。
橋仔是全馬祖廟宇最多的聚落,「一村八廟」,村裡神明近200尊,故有「廟村」之稱。聚落沒落後,人口大量外移,目前居民極少,形成「神比人多」的特殊景象。但傳統閩東建築特色卻完好保存下來,到此也可以欣賞馬祖廟宇,紅牆綠瓦,以及如火焰般的封火山牆的美麗特徵,村內中心點更可見「三廟一體」特殊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