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州(一)芙蓉鎮
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芙蓉鎮
芙蓉鎮位於湖南湘西永順縣,擁有超過2,000年歷史,是湘西四大名鎮之一,居民大多是土家族。芙蓉鎮於山崖之上,依山而建,三面環水,風景秀麗,被譽為湘西「小江南」,為中國4A級景區。
芙蓉鎮夜景
土王橋
由於毗鄰酉水河,可以搭船來往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等地,地理位置優越,千餘年間,芙蓉鎮一直是政治中心和重要的商貿口岸。漢高祖時期,曾在這裏設酉陽縣治所(古代地方政府所在地),史稱「酉陽雄鎮」。
遊覽地圖。
溪州銅柱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發佈《文物保護暫行條例》,將溪州銅柱、故宮、長城、西安碑林首批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彰顯重大歷史價值。
溪州銅柱鑄造於西元940年,距今一千多年歷史,是一個“金屬盟約”。當時的溪州刺史彭士愁與湖南的統治者楚王馬希範,經過多年交戰難分勝負,最終在溪州握手言和,締結盟約,劃分疆域,把戰爭經過和盟約條款鐫刻在銅柱上。銅柱用五千斤青銅鑄成,柱高4米,八面中空,重2500公斤。柱上銘刻“複溪州銅柱記”,立於酉水河岸。1971年因建鳳灘水庫,遷至王村花果山上建亭保護。
銅柱園
王村花果山上建亭保護的溪州銅柱。 照片取之維基百科
貞潔牌坊
貞節牌坊,是古代用來表彰丈夫去世後,婦女長年不改嫁、或自殺殉葬的道德要求。而興建的這座牌坊,據網上資料顯示是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為紀念芙蓉鎮姜氏三姐妹不屈倭寇侵犯,而跳湖保貞潔所建。如今,這座貞潔牌坊成為了遊客尋找“劉曉慶米豆腐店”的一種標記。
石板街
芙蓉鎮是一座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鎮,五里石板街平坦完好,兩邊板門店鋪林立,燈籠依舊高掛,民族服飾、竹編工藝品、首飾店、小吃店等把古街裝點得琳琅滿目。雖然歷經歲月流逝,仍可遙想當年的繁榮,石板街一路蜿蜒而行,將人帶到酉水岸邊的渡船碼頭。
觀音閣
酉水河流穿小鎮而過,經過懸崖傾洩而下,形成兩階的王村瀑布,聲勢浩大,方圓十裡都可聽見,非常壯觀絕美,因而被稱為「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芙蓉鎮」。但「芙蓉鎮」的命名與景色秀麗無關,芙蓉鎮原本叫做王村,然而這個名字來自一部電影。1986年,謝晉導演拍攝一部名為《芙蓉鎮》的電影,上映後深獲好評,作為電影外景拍攝地的王村,隨之聲名鵲起,旅遊業開始發展,後來,直接將「王村」更名為「芙蓉鎮」。
芙蓉鎮建於懸崖上,河川經過懸崖傾洩而下,穿過古鎮,非常壯觀絕美,被稱為「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
土司王行宮——酉陽宮
「土司」是中國封建王朝在邊疆的官職,用於封授給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族頭目,湖南永順縣屬於土家族地區。土司制度始於五代,發展於宋,完備於元、明兩朝,終止於清朝中葉,長達800餘年。
彭氏土司為湘西地區土家族的地方政權,從西元910年(五代後梁開平四年)至西元1728年(清雍正六年),王朝持續了818年,跨越了9个朝代、歷28代35位土司王,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少數民族王朝。
酉陽宮
開創彭氏土司王朝的第一代土王是彭瑊,其子彭士愁使彭氏土司王朝達到鼎盛。西元910年,土司王彭士愁建立土司王朝,定都王村(今芙蓉鎮),並在酉水河畔的王村大瀑布旁,建造了酉陽宮。當時的王村是整個湘西的政治經濟中心,管轄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20餘縣。1135年彭福石遷都,將此酉陽宮改為避暑行宮。
土王行宮分為:酉陽宮和八部堂兩大主建築群,其中酉陽宮就是現在供遊客參觀的核心景點;八部堂則改建成「懸崖飛瀑」民宿客棧等其他用途。
明正德十三年春,唐伯虎沿沅水逆流而上,抵達酉水河畔的王村,被瀑布之上的古村景象所吸引,於是有了這摩崖石刻「楚蜀通津」——唐寅。
王村瀑布
芙蓉鎮的王村瀑布是湘西最大最壯觀的瀑布,高60米,寬40米,分兩階從懸崖上傾洩而下。在中國2000多個古鎮中唯一有瀑布的,故被稱為掛在瀑布上的古鎮。我們12月到此遊覽,適逢枯水期,所以水量不大。
瀑布對岸,層層疊疊的吊腳樓一覽無遺。這些土家吊腳樓歷史悠久,現在成功「轉身」,成為炙手可熱的民宿。
鎮中保留了古老的青石板路和土家族吊腳樓,非常古樸。